公办高校腐败问题经济学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办高校腐败问题经济学分析

公办高校腐败问题经济学分析   摘 要:从制度经济学来看,高校腐败是腐败主体通过成本与收益比较作出的理性选择,是一个有着经济根源的客观存在。与政治学中的公共权力异化成因相比,高校腐败具有其特殊性,但本质都是损害了公共利益,降低了资源的效用,扭曲了资源的配置。为此,从经济层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腐败,以提高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使资源配置达到最满意解,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腐败;公共权力;经济分析      本文研究公办高校的腐败,因为公办高校权力运行与民办高校权力运行机制不一致,民办高校最高权力机关是董事会,是一种类似现代企业的运行方式,很少涉及政治学中的公共权力。通过对高校腐败的经济学分析,目的是从经济角度寻找腐败的根源,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腐败、治理腐败,提高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推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引领社会朝着正义之方向奋进,这在一定层次上与高校作为追求真理、研究高深学问应有之意相吻合。   一、“经济人”特性与高校腐败   1. 高校腐败的“经济人”特性   高校人员主要由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及教学、科研人员等组成(当然也包括学生主体,本文主要论述前者)。提到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及教学、科研人员(为行文方便,后文简称“高校人”),留给公众的印象一般为公仆、经师、人师之形象。既为公仆,乃一心为公也;既为师者,乃模范、榜样、引领者之意也。然而近些年来,高校腐败案屡屡见诸于报刊、网络等媒体,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较高校腐败的高发率令人震惊,这也使得高校腐败这一社会问题再次引起各界的关注。   由于我们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财富还远远未达到“按需分配”的程度,不要奢求“高校人”都是模范人物,都是利他主义者。当然在弘扬主旋律的价值教育中,我们仍然要不遗余力的推进或大力宣扬少数精英的模范行为,但这只能作为一种追求,一种道德教育的导引。“高校人”有自己的特殊需要,要求所有的人都是模范人物,都是大公无私的,那么高校内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所有的制度设计必须从人的需要出发,从人的自利动机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出发,从现实的资源禀赋和社会生产力出发。[1]所以,我们谈“高校人”的腐败行为,要从实际出发,承认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和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高校人”来自于平常人,会计算,有创造性,具有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偏好,他们不仅具有利他主义的牺牲精神,也有本能的物质之欲与权力名位的追求之欲。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讲,“高校人”符合“经济人”假设,高校腐败具有“经济人”的特性。   2. 高校腐败的本质及表现形式   腐败通常是指用公共权力谋取不正当的资源或利益的行为。权力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但权力是由人来行使的,人不但具有服务于公共的意识,也具有私人之欲。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当权力不受制约时,又有可能产生腐败。一旦权力偏离了其本质属性,权力异化便发生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2]。   高校的腐败并不一定完全直接与权力相关。如高校的学术腐败追求的是“名”和“利”,通常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如弄虚作假,当然有时也通过公共权力)来获取“名”和“利”,只是使用的手段不同。但无论哪种腐败,其背后都隐藏着利益(学术腐败的“名”最终也可转化为“利”)的非正常获取,这个利益都是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国家,所以其本质都是侵害了公共利益,降低了资源的效用或扭曲了资源的配置。所以从经济学的视角透视高校的腐败,总结规律,对于认识腐败、防范腐败或许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目前,高校的腐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党政公职人员通过为他人提供录取、考试之便索取贿赂,后勤管理人员利用设备采购、参与基础建设之便,收受金钱。二是高校的学术腐败,如抄袭剽窃;学术评审中拉关系,搞“权钱交易”、“学钱交易”等等。其中也包括老师在评分、考试等环节发生的行贿受贿行为。   二、高校腐败的成因   1. 高校发展的客观背景   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总体得到了提高,但同时贫富差距也进一步拉大,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腐败事件的高频出现等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对高校造成了较坏的政治生态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日益富裕起来的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现有的可供数量依然存在较大的矛盾。在通过正式渠道无法满足人们正常需要的情况下,谁想获得租金,首先要能够影响行政权力,并使行政权力在分配社会资源的过程中偏离公共利益。这往往是通过腐化工作人员来实现的,基本的方式就是行贿[3],进行“权钱交易”或“钱学交易”。所以,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为腐败提供了客观条件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