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提高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思考

对提高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思考   中国是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滋养了人们的情操趣味,构筑了国人的精神家园,古诗词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彩的组成部分。为了引导学生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各地高考都必考古诗词鉴赏。虽然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只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学生也做了大量的诗歌鉴赏题,然而每年高考诗歌鉴赏的答题情况仍不乐观,问题出在哪里?笔者听过不少高三诗歌欣赏指导课,老师们总能分门别类地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方法,似乎当堂课就能在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尴尬的是,如果让学生独立欣赏,他们又一脸茫然了。看来光给学生提供解题方法不足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大概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注定是“欲速则不达”。   对于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古人就有高招。陆九渊告诉我们:“读书切戒在慌张,涵泳工夫兴味长。”(《象山先生全集#8226;语录上》)笔者在教学中按照他指导的方向做了长时间的努力,发现“涵泳”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下文就是笔者的一些心得。   一、何谓涵泳   “涵”,西汉杨雄的《方言》解释为“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水泽多也”,《辞海#8226;词语分册》取杨雄的说法,解释为“沉浸”。“泳”,《说文解字》解释为“潜行水中也”。连起来,涵泳的本意应为“潜行水中”,左思使“洛阳纸贵”的《吴都赋》中有“涵泳乎其中”一句,其中“涵泳”就是这个意思。   大概是看到鱼潜游水中的悠然自得与人潜心读书自得其乐有相似之处,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把“涵泳”引申到做学问上,他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子语类》)清末曾国藩对这一读书法十分推崇,他用以指导儿子读书:“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谕纪泽》)他把涵泳式读书形象地比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可谓生动地揭示了此法读书的精髓。   二、如何培养学生涵泳的功夫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虚心”。   虚心就是虚静的心态。朱熹是这样看待虚心的:“今人观书,先自立了意后方观,尽率古人语言入自家意思中来。如此,只是推广得自家意思,如何见得古人意思!……且如孟子说《诗》,要‘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逆者,等待之谓也。如前途等待一人,未来时且须耐心等待,将来自有来时候。他未来,其心急切,又要进前寻求,却不是‘以意逆志’,是以意捉志也。如此,只是牵率古人言语,入做自家意中来,终无进益。”(《朱子语类》卷十一)   朱子的话提醒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不要抱着成见,而应该虚心耐心地走进古人诗词的艺术境界中去。我们在指导学生欣赏古诗词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古诗词常见的现象,看似帮助了学生,但是这未必不是好心办了坏事。例如,把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而苏轼词风属豪放一派,李清照词风属于婉约一派,这的确是公论。如果老师直接把这个说法灌输给学生就违反了教学规律,我们应该让学生去比较一组词,让他们去比较词风的差异,从而对豪放词和婉约词产生感性的认识。而一位词人到底属于哪一词风倒不是最关键问题。像苏轼写有很多优秀的婉约词,即使是公认的豪放词《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结尾也露出婉约的味道。而李清照一生创作了大量动人的婉约词,但是她的豪放词同样出色。请看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提倡让学生“虚心”地涵泳古诗词,其实也是符合“生成性学习”这一理论的。这一理论的首倡者维特罗克指出: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去发现、生成、建构,这样“动态生成”的过程看似漫长,实则高效。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为何经不起高考的检验,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我们教师传授得多,学生生成得少,他们总是带着老师传授的条条框框去生搬硬套地解读诗歌,而自主涵泳诗歌的能力并未真正具备。   第二,要让学生积累感性的体验。   学生是涵泳诗歌的主人,要让他们真正静下心来阅读大量的诗歌,走进诗歌里,走进生活里,跨越时间的阻隔,与诗人贴心交流,终能有所得。朱熹说“语言有个血脉流通处,但涵咏久之,自然见得条畅浃洽,不必多引外来道理言语,却壅滞诗人话底意思也。”(《答何叔京》)是的,经典的诗文是有生命的,它是诗人生命的年轮,镌刻下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录下他们的思索感悟;它是吸收了日月雨露精华的绿茶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