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茶毛虫田间试验
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茶毛虫田间试验
摘 要 2003年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茶场进行了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茶毛虫5,rand的田间试验。通过比较处理区和对照区内茶毛虫发蛾量、交配率和后代虫口密度,发现剂量为0.5mg的性信息素释放器按5 m真的间隔施放的防治效果显著好于其它处理,它在越冬代和第l代试验中茶毛虫诱蛾量分别减少83.90%和70.25%.交配率分别下降78.18%和73.21%,虫口密度减少59.02%和45.71rf:试验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迷向法可以作为防治茶毛虫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 茶毛虫,性信息素,迷向法
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我国茶叶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影响茶树生长势和产量;它的毒毛也给田间作业造成诸多不便。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控制该害虫,由此产生的农药残超标问题构成了我国茶业发展的瓶颈。随着人民保健意识的增强,探索茶园无公害防治方法势在必行。
性信息素是一种灵敏度高、无毒、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的无公害防虫剂,国内外部非常重视发展和应用这项技术。茶毛虫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为(R)―10,14―二甲基十五碳异丁酯,20世纪90年代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而且田间的活性测定表明它的对映异构体,(S)―二甲基十五碳异丁酯以及它们的外消旋混合物对茶毛虫有同样的活性。应用性信息防治害虫主要大量诱捕法,交配干扰法(又称为迷向法)2种。目前已有大量诱捕法防治茶毛虫的研究报道,但在田间架设大量水盆诱捕器费工费时,成本较高,尤其是在高山茶园还受到水源等因素的限制。
干扰交配法又称迷向法,是利用性信息素来干扰破坏昆虫雌雄间的交配通汛联系,使其不能交配和繁殖后代。它主要是通过在田间设置较多的性信息素散发器,使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性信息素气味,使雄虫无法定向找到雌虫而交配,从而降低了雌虫交配率,导致下一代虫口密度下降?在国外,干扰交配法是利用性信息防治害虫的主要方法。如美国在20世纪70年就用于扰交配法防治舞毒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埃及在1981-1985年期间,用性信息素干扰交配技术防治棉红铃虫效果明显。在国内孟宪佐等和李连昌等分别对梨小食心虫和枣粘虫进行干扰交配法防治都获得成功。作者应用迷向法,探索性信息素在茶毛虫防治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性信息素释放器与诱捕器
茶毛虫性信息素成分为10,14―二甲基十五碳异丁酸酯(10,14―dimethylpentadecylisobutyrate)的外消旋体,以天然绿色硅橡胶塞为载体构成性信息素释放器。按剂量分为0.25mg/枚和0.5 mg/枚2种?采用水盆诱捕器,盆体白色,口径27 cm,深15 cm,盆中加入溶有0.2%普通洗衣粉的水溶液,盆的中心用铁丝悬挂一枚释放器,离水面1 cm左右。诱捕器用以监测茶毛虫成虫的发生情况和测定迷向率。
1.2 供试虫源
从茶园采集老熟幼虫,用茶树枝梢饲养至化蛹,挑出雌蛹,羽化的处女雌蛾用来测定交配率,
1.3 试验区和对照区的选择
本试验在我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的主产地贵州的都匀茶场进行。该茶场面积约200hm2,茶树品种为“福鼎”,株高90 cm左右,宽度为l m。大部分茶树是1994年种植。茶毛虫常年发生较严重。在茶场中选择4块近方形的茶园作为试验区,每块1.4 h,试验区之间相距100m;另外在500m之外选一块同样面积的茶园作为对照区。在迷向试验之前调查了各处理区茶毛虫口基数,经分析各处理区之间没有显著差别。
1.4 性信息素的施放
2003年5月底,在试验区之外设3个诱捕器(内含茶毛虫性信息素1 mg),以监测茶毛虫全年的发蛾动态。当发现诱捕器内诱到成虫时,将开始大面积使用释放器。其方法是用竹竿将释放器(诱芯)挂在田间,高度约90cm。每种剂量的释放器(诱芯)的相间距离分别按5 m和7 m的间隔以棋盘式方式排列在每个试验区。释放器(诱芯)每月更换1次。7―8月没有成虫,不施放性信息素。
1.5 防效调查及计算方法
1.5.1 迷向率测定:在性信息素施放的同时,在每个试验区之内设3个诱捕器(内含茶毛虫性信息素1 mg),同时在对照区也设3个诱捕器。诱捕器设立高度约90cm,各个诱捕器间的距离为30m,逐日记录各个诱捕器诱蛾量。
迷向率(%)=(1―试验区诱蛾量/对照区诱蛾量)x100。
1.5.2 交配率测定:将2日龄的处女雌蛾于6:00左右在试验区和对照区放飞。待其在茶树叶片或草丛中停稳后,用彩带标记其位置,l h后观察是否正处于交配状态。整个迷向期内测定6次,每次放飞处女雌蛾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应用MPLAB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策略.doc
- 应用MSCTA对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doc
- 应用K3软件进行物资采购管理方法.doc
- 应用MTD试剂盒对HIV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进行快速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探讨.doc
- 应用NaCl溶液克服君子兰自交不亲和性.doc
- 应用NX软件进行协同设计规范性问题.doc
- 应用OCT分析视神经损害程度在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中临床研究.doc
- 应用OCT评价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80例效果观察.doc
- 应用OPAK直丝弓矫治器双颌减数治疗安氏II1类错牙合临床研究.doc
- 应用PDCA循环法对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研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