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造勤政官员中国探索
打造勤政官员中国探索
【摘要】改革开放就是一场持久浩大的勤政革命,政府高层今天对勤政的强调,并不是全新的号召,更像是一种急迫地再次唤起:中国的崛起是干出来的,这个认识不能丢。勤政是全球性的课题,各国都跌过跟头,有的可能现在还没有站起来。在勤政的探索上,中国的为政者既不可目空一切,亦不需妄自菲薄。
【关键词】 勤政 中国 探索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4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视察东北的时候放了重话:要对“庸政”、“懒政”现象开刀,对不作为的官员该查要查、该撤要撤。讲话的信号很明确:官员队伍需要清理惩办。而惩办的对象,不仅是目无法纪胡干事的官员,也包括拿着俸禄不干事的官员。廉政勤政两手抓,才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官员队伍和一个职业化的政府。
懒政是忽视民情、逃避责任的“软腐败”
惩治庸官懒官一说,一经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反腐行动。两年多来,反腐持续高压,从中央到基层,从地方到军队,不时有“老虎”被捉,被打的“苍蝇”更不计其数。如此高潮迭出的反腐大戏,自然成了公众和舆论关注的重点。李克强此次讲话,释放了新的信息:贪污腐败是渎职,倦政懒政同样是渎职。如果说前者是以大肆敛财、钱权交易为特点的硬腐败,那么后者就是忽视民情、逃避责任的软腐败。如果用“苍蝇”和“老虎”来比喻硬腐败的官员,那么不妨用“僵尸”来形容不干事的官员:位子占着,但活力全无。打“苍蝇”和抓“老虎”,治的是硬腐败的急性病。而惩办僵尸式的官员,说明政府也要对软腐败这慢性病开刀了。毕竟,庸政懒政型的官员对国家造成的损害具有更大的隐蔽性,他们往往以清廉寡欲之名行浪费资源、贻误机会之实。“僵尸”官员对国家发展造成的危害,并不比硬腐败的“苍蝇”“老虎”们小。
目前在某些官员间流传着“官不聊生”这一说法。在这些官员看来,恰恰是高压反腐使得他们不敢干事了,并造成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得过且过、但求无过的敷衍心态。照如此思路,腐败成了造就政绩的唯一途径,没了腐败就不知为官所为了――这恰恰悖论般证明了“胡干事”与“不干事”是腐败这枚硬币的两面,其共同点在于办事和不办事的唯一指向就是官员个人私利,政策的公众服务性早已被置之脑后了。官场这个思路不改,祸莫大焉 。
惩治不干事的官员,不仅是反腐行动深入的体现,也是国家维持发展的要求。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降速,这里面既包含经济成熟的自然趋势,也有人为因素。东北地区经济放缓的脚步尤其明显,所以中国总理在东北地区做出惩治无为官员的鼓与呼,尤其可以理解。但这个警示也是说给全国官员听的,从一味追求GDP到不讲GDP,从一个极端陡然滑到了另一个极端,这种骤变确实体现了某些为官者执政思路的失衡。
打造勤政官员是全球性的管理课题,各国都在路上
如何勤政是全国性的课题。就如同胡干事与不干事是负能量的统一体一样,依法办事和勤政也可以被看作是正能量的矛盾统一体,彼此促进发展。
倡导勤政、惩治懒政――某些人也许以为这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号召,反映的也是中国官场特有的弊病。笔者从比较政治学角度出发,无法认同这种观点。事实上,打造勤政官员是全球性的管理课题,各国都在路上。如果说真有什么中国特色,那就是要摸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方案:照搬别国模式走不通,但拒绝了解同样有害。
借鉴其他国家在勤政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正在探路的中国会有帮助。毕竟没有比较,何来特色? 这里需要纠正的,恐怕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提起西方经验,某些人第一直觉恐怕是选举制度和多党竞争,认为由此产生的选票压力促使政府和官员勤政。结论要不就是中国需要全盘导入西方制度,要不就是觉得毫无借鉴之处。笔者不认同这种粗暴简单的二分法。勤政是一种超越意识形态的素质,是政府管治能力的表现。社会制度虽然不同,但全球化大背景下,勤政是超越制度、超越文化的必答题。事实上,尽管中国面临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国家三十多年来发展取得的成就,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改革开放不就是一场持久浩大的勤政革命吗?从这个角度讲,政府高层今天对勤政的强调,并不是全新的号召,更像是一种急迫地再次唤起:中国的崛起是干出来的,这个认识不能丢。
反例也比比皆是,尽管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实现了政治制度表层的西化,但这并没有带来所谓“勤政”。老百姓还没有来得及庆祝对旧制度的推翻,就陷入了生活困顿、腐败依旧,甚至战乱加剧、国家分裂的恐慌之中。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多党选举自身并不是打造勤政政府的包票。颜色革命或转型中的国家,勤政挑战固然巨大,但对于所谓成熟型西方民主国家,勤政同样是难题。以美国为例,近年来,美国民众对政府投以越来越不信任的目光,认为国家走在错误的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