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腾冲马帮菜的复兴之说
腾冲的和顺古镇被称为“中国第一魅力古镇”,当你背起行囊走进它,这里的每一位居民都会向你强调它曾是一个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城。这样的讲述中,便可想见马帮文化对这块土地的深远影响以及他们对当年大马帮的崇敬和赞誉。
赶马走四方,能闯、能扛,他们是民族文化传播的行者,风餐露宿、险山恶水,赶马人用他们的勇气和毅力铺就了人类历史上一条伟大的茶马古道。独具一格的马帮文化也在这日久天长赶马走天下的生活中形成,并源远流长。马帮菜则是一种饮食侧面而直观地记录了这段历史中鲜活的风尘之旅。
严格意义上讲,马帮菜并不成体系。腾冲作为茶马古道的要冲,民间自然有马帮菜的传承,然而无论你跟出租车司机还是近百岁的老人询起,他们都会告诉你马帮菜就是一道“赶马肉”。不甘心的旅人们却宁肯把腾冲的特色美食统统都归为马帮菜的行列,因为在这样一块马帮文化渲染的土地上,每一道至味应该都带有大马帮的色彩。
我们一行踏上腾冲的红土,去找寻马帮菜的印迹,试图复原当日的马帮滋味。最终,我们翻出了原始、简便的传统马帮菜,也揽出了多样、繁荣的“泛马帮菜”。
腾冲作为茶马古道的一个要塞,每天有数十个马帮走出国门,浩浩荡荡的马帮曾经驮来了腾冲的繁荣和辉煌。马帮是一个具有严格纪律的组织,其中马帮的首领也被称作“马锅头”。马锅头经验丰富,懂得各行各业的行规礼俗,神通广大,能够应付和及时处理马帮长途运输中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马锅头既是经营者、赶马人,马帮运输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指挥者。当然有些马锅头同时又是一些商业集团或业主的雇主,能够长久与商业集团或业主密切合作,日久积累,往往也成就了自己的财富。
侨乡斋便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张氏马锅头的老宅,采用当地特有的紫楸木和火山石改建,是腾冲典型的“四合五天井、走马串阁楼”的建筑风格。老宅雕梁画栋、字画古桌,一派书香门第的范儿,只有门口悬挂的铃铛、马鞍等旧时马帮使用过的器具时时提醒我们它的主人曾经也是风里来雨里去的一代赶马英杰,细节考究的老宅多少能看出主人当年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老宅内每日食客络绎不绝,一个干练的女人忙碌着迎来送往,她便是侨香斋的女主人毛金兰。一身简洁的黑色装束,麻利、爽快,谈话时不时被过来请示的店员所打断,快速回答后能马上回来"安全对接"上前一段的内容,没有停顿、绝不出错!也许是这个马帮老宅传承给了她吃苦耐劳、精于经营的个性,我们更愿意由她联想到当年的马锅头也许只有讨到这样的婆娘才会毫无后顾之忧地踏上大马帮的艰苦征程。
侨香斋出品正宗的腾冲美食,当地的特色至味这里一应俱全,当然少不了虽然只留下蛛丝马迹的马帮菜。这里的食客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觅食者,也有当地的资深食家,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客人总少不了跟毛经理探讨一番马帮故事和马帮菜,“原始”和“便捷”是她对马帮菜的概况,聊到兴致来时,她还会挽起衣袖亲自下厨诠释传统马帮菜。你够不够幸运,要看能不能跟她聊High了!
云南保山市腾冲县腾越古镇尚家寨闫家塘。
罗哥的传说
在传说中,骡马是一位叫罗哥的青年猎人驯服后才能驮货乘骑的,后人就把其奉为马帮行业的祖师。据说罗哥的化身就是马帮煮饭用的锣锅,要专有头锣驮载,使用时不能随意转动,更不允许用脚踩踏等。
与吃有关的马帮语言
马帮赶马人交谈多使用行话,如吃午饭称“开稍”。另外马帮还有诸多语言禁忌,我们也大致能从这些禁忌中窥见当年赶马路上的种种不易:如筷子要说帮手,因为“大快”为老虎,不能提到那凶猛的家伙,像豹子的称呼也不能提。碗要叫“莲花”,因为碗跟晚是谐音,马帮们可不想晚到。钵头要说钢钵,“头”与偷谐音,马帮也不想被盗。甚至连锣锅也不能说,因为谁都怕“落”在江里。灶也只能叫火塘,大家都不想把事情弄糟……但“柴”却是个吉利的发音,跟“财”相近,有时马帮过村寨时还要去买一捆柴扛来,说“柴:(财)来了!柴来了!”似乎这样就能招财进宝了。
传统马帮菜
马帮菜并没有所谓的体系,赶马人在路上的每一天都冒着生命危险,行程多一天就多一份的不安全,因此赶马人日夜兼程,每日的“开梢”时间自然也要压缩到最短。饭菜以简单、方便为原则,烧一大锅饭,再一肉菜和一锅杂菜汤了了吃完马上启程赶路。
赶马肉:
实际就是焖肉块,当年的赶马人会随身携带干腊肉,“开梢”时,取出来剁成大块,焖上一大锅,当然,如果遇上集市能买到鲜肉,他们就会用鲜的五花肉代替腊肉。为了顺应现代人的喜好,这道菜也被后人改良精细化了,不再是旧时的大快朵颐,端上灶台,有了更好的烹饪条件,肉块过油后再焖炒,肥而不腻,极其下饭。
杂菜汤:
就是蔬菜汤,蔬菜的种类不固定,一般是就地取材,关键的配料是腾冲特有的干腌菜和火烧干辣椒,赶马人一般都随身携带,做汤时掰几块放进去,又酸又辣,开胃、驱寒,特别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