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壁画艺术中生态意境研究
敦煌壁画艺术中生态意境研究
摘要:学界曾对敦煌壁画艺术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其内蕴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在经历多年的挖掘之后仍不见底。而生态美学是近年来对传统文化艺术研究的热点视角之一,故而文章从生态美学观点入手,用当前的目光重新审视千年前的敦煌。从敦煌壁画艺术的生态本体论、生态平等观以及民族生态观切入,揭示梵我一如、同体大悲、万族共生思想在敦煌艺术中的深刻烙印,探讨敦煌壁画艺术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生态美学价值。
关键词:生态美学;敦煌壁画;艺术
敦煌壁画由西千佛洞、莫高窟以及榆林窟等552个石窟组成,将历代壁画面积总数累计相加可达到5万平方米[1]。其风格与思想内涵与传统世俗绘画之间有着显著不同,从人与自然、人与万灵、不同种族文化之间的融合碰撞中,体现出和谐的生态美学意蕴。
一、万物有灵梵我一如―――敦煌壁画艺术的生态本体论
敦煌壁画以佛教神灵形象为主要描绘对象,其思想内涵深刻烙印着佛教万灵共生的宗旨,同时又不避俗世,使飞仙之舞同样萦绕烟火红尘,一幅幅壁画中透映着梵我不二的冥想[2]。哲人帕斯科尔认为,自然与人之间从来没有主导者和被主导者之分,只有从相互理解的角度才能实现生态美学的最终追求。庄周认为天人为一,物我并生,是以人天之间并无分界。而维特根斯坦则认为将自然力外化为异己对象,一味地从自身角度对周遭省察,将让审美主体失去对周围事物美学评价中的生态美学维度。在世俗艺术中美学的生态属性往往遭受摧残,而值得庆幸的是在远离尘嚣的敦煌壁画中,天人和谐的生态之美却得到了体现。
敦煌壁画受西传佛教的影响甚深,认为万物有灵,对野兽草木都不吝给予赞美。莫高窟294号壁画,讲述了五百强盗受到佛法感召而在深林中潜修最终证道的故事,在图画局部中森林树木被当作主要描绘对象,由诸多成佛者供奉栽植。整幅画卷中透出幽静、禅定的意蕴。莫高窟285号壁画,不仅在山峦之上描绘丛林,同时以鹿为生灵代表,从溪饮之时透露出深林中的静谧祥和。不仅如此,植物在佛教中的象征意义十分浓厚,传说佛陀证道便是在菩提树下,更有言道菩提树共四株,代表常、乐、我、静。而275窟以浮雕形式塑造了婆娑双树的形象,一枯一荣映衬释迦如来。万物有灵、梵我一如,不再将自然作为人的他者,而是将主客体界限泯灭,从而实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3]。
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敦煌壁画艺术的生态平等观
敦煌艺术融三教于一体并以佛教突出显现,在思想范畴中出世的思想占据主流。无常行、无常我,在流转变动之中佛教对大千世界始终抱持着悲观态度,由悲观而悲悯,用信仰在来世构筑光明并向今生投射。是以佛教从不避讳今生的苦难,甚至将苦难作为本我生活的途径,用悬在来生的乌托邦消除信众的烦恼。从万物有灵观出发,在壁画艺术刻意渲染血腥和残忍的场面,再用佛法的安宁祥和消解,是一种直指五浊恶世丑陋根源后作为觉者佛性的回归。
充满慈悲精神的本生故事集中在257窟和254窟两处,单纯描绘佛教经文故事的壁画共有7幅。其中九色鹿本生、尸毗王本生以及难陀出家缘等壁画作品面向群众,对佛教的六度本生思想进行宣传。其中千钉钉身一幅,讲述毗梨竭梨王受到敲击钉身入体的故事,而从故事中国王亲属的表情能明显看出感同身受、切肤入骨而忧伤不已。另外割肉贸鸽的悲惨故事在世俗中传播最广,从壁画中更能直观体现出这种残酷的慈悲。画中尸毗王一手扬起,阻止要吃鸽子的老鹰。面露自信,表情沉着。此时一个面目凶狠的人正在从他一条平曲的腿上割肉,另有一人持秤称量所割下来的肉的重量。不知是否是为了避免过于血腥失去了佛教导人向善的宗旨,还是为赞美和歌颂尸毗王慈悲无畏的精神,所以在画面的处理中并没有对割肉的血腥进行渲染,而是让尸毗王仍然具备完好的体肤,所有需要表达的情感都从尸毗王的面容神态中得到体现。无缘大慈,是佛教对慈悲概念的解释,其中的无缘是世俗语境下的无缘,在觉者眼里万事万物之间总有丝丝缕缕的联系,并随着十二因缘流转,彼此之间并无明显分别。在这幅壁画中,尸毗王所面对的老鹰并不是他者,尸毗王所保护的鸽子也并不是对象,甚至对那个割肉的侍者而言,也都不能独立于这场舍己、救赎的事件之外。壁画的创造者深谙佛理,利用特殊的艺术处理手法将业力展现在图画之中,从图画内四者的关系中牵连出因果,用瞬时的一幅画卷拓印了前世今生。
北魏254窟中,本生故事舍身饲虎,以七宝舍利塔作为壁画的主要描绘对象,将光明、悲痛融在同一幅画卷当中[4]。并且善用对比手法,将萨?侍?子舍身后他兄弟亲人的悲痛和太子自身结局的光明作为比对相衬,由悲剧入光明,将慈悲的要义发挥到极致。并且由于这个故事在时间维度上相对较长,因此图画作者从多个角度分别刻画,将内容丰富的故事中内蕴丰富的美学内涵,从而体现悲壮与崇高。
由于敦煌壁画受佛教元素的侵染程度极深,从纯粹意义上寻找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E公司F级燃气轮机总体性能参数.pdf VIP
- 混凝土结构课件东南大学等四校合编版.pdf VIP
- 公专变96点曲线采集失败提升方案.pdf VIP
- 仪器HP8920/21使用.ppt VIP
- 一起走过的日子看香港娱乐圈的旧影往事(组图)娱乐频道-huawei.doc VIP
- 2026研究生考试复习必背考研英语单词表5500(精校打印).pdf VIP
- 小学人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走进儿童剧——表演儿童剧《第2课 走进儿童剧》教学设计.docx
- 教师生涯发展展示.pptx VIP
- 综合测试HP8920/21操作快速入门.ppt VIP
- 2026广东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