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宋词中琵琶
浅论宋词中琵琶
[摘要]琵琶是一种与燕乐密切相关的弹拨乐器,它对宋词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对《全宋词》中的“琵琶”一词作了粗略的统计分析后发现,琵琶在宋词中大量存在并且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些琵琶词中,包括写与琵琶有关的词调,有对琵琶作为乐器的客观描写,而更多的则是对一些琵琶意象的描写。本文试从文学的传承性、琵琶自身的演变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词所具有的的特性三方面进一步分析宋词中存在琵琶意象的原因和这类词所具有的细腻、缠绵、委婉的特点。
[关键词]宋词;琵琶意象;音乐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0-0070-03
词是与音乐密切相关的文学体裁。词称曲子或曲子词,“发始于唐,滋衍与五代,而造极与两宋”,①并成“一代之文学”。宋词属于燕乐歌辞,是一种典型的音乐文学。琵琶作为燕乐的代表乐器之一,不仅随着燕乐的兴盛而迎来了自身的发展高峰,而且对词的发展与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宋词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作批,向后挑进称作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琵琶”这一名称经过了由统称到专指的演变过程。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与曲项琵琶演变而来。直项琵琶又称秦琵琶,即秦汗子、阮咸;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宋词作为典型的音乐文学,与琵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隋唐时期的燕乐乐队中,琵琶是起主导作用的演奏乐器,因此它对词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宋代以后,琵琶成了西域传入的曲项琵琶的专有名词。本文谈的就是专指这种从西域传来的曲项琵琶,这种琵琶与词的联系更为直接、密切。
作为一种与燕乐密切相关的弹拨乐器,琵琶对词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纵观《全宋词》中,大量词作都提到了琵琶。通过统计分析,《全宋词》中约有150多首琵琶词。这些琵琶词既包括描写琵琶本身的,也包括一些琵琶意象以及与琵琶有关的词调等。以下是对这类词的简略分类分析。
一、与琵琶有关的词调
在宋词中,能确定与琵琶有关系的词调并不多,在词牌中明确标明有琵琶的词作,有姜夔的《琵琶仙》:“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② 夏承焘曾考证:“此湖州冶游,根触合肥旧事之作,‘桃根桃叶’比其人姐妹。合肥人善琵琶,《解连环》有‘大乔能拨春风’句,《洗溪沙》有‘恨入四弦’句,可知此调名‘琵琶仙’之故。”从这段考证中可以得知,该词是姜夔为怀念善弹琵琶的合肥女子所作,故“琵琶仙”应该是指这位女子。即使这个词调并非姜夔原创,然而这个词调也必然与琵琶有着密切的联系。③姜夔的另一首自度曲《醉吟商小品》,在词序中明确写道:“遇琵琶工解作醉吟商湖渭州,因求得品弦法,译成此谱。”“此词作于别合肥之年,用琵琶曲调。”④很明显这首《醉吟商小品》是根据琵琶曲创作的词调。
二、琵琶作为乐器被描写
在这一类中,琵琶是作为一种乐器被客观地描写的。
首先,只是描写琵琶演奏技法和演奏效果。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可见那时的琵琶演奏技巧已有高度发展。宋词中也有许多对琵琶演奏技巧和演奏效果进行详细描写的琵琶词。这类词中,只是作为一种乐器被详细地刻画描绘。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⑤黄庭坚《忆帝京》:“薄妆小魇闲情素。抱着琵琶凝伫。慢捻复轻拢,切切如私语,转拨割朱弦,一段惊沙去……”⑥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琵琶的多种演奏技法以及不同的演奏技法所产生的不同音响效果。这些描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这也是咏琵琶词的魅力所在。
其次,描写弹奏琵琶的女性。唐后期,由于琵琶演奏技法和构制的改革,琵琶更适合女性弹奏。唐代诗人王建在《塞神曲》中描写的“男抱琵琶女作舞”现象在宋代不再是主流,琵琶逐渐成为女性的专利,而男性词人更多地成为琵琶演奏的欣赏者,这在宋词中有明显体现,这类词作在宋词中比较多,如王安国《清平乐》:“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⑦向子諲《梅花引》:“伤春玉瘦慵梳掠,抛掷琵琶闲处著。”⑧贺铸《减字浣溪沙》:“闲把琵琶旧谱寻,四弦声怨却沈吟。”⑨。在这类词中,作者将主要精力放在写弹奏琵琶的人上,演奏琵琶的女性成为词中的主角,琵琶已经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而只是为了烘托人物情感和表现琵琶女的职业而已。宋代职业的演唱者主要是歌伎,分为官伎、家伎和私伎三种。而琵琶就是歌伎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那些以琵琶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