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叙画对中国山水画创作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微叙画对中国山水画创作启示

王微叙画对中国山水画创作启示   摘要:王微的《叙画》是中国早期重要的山水画论,饱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启迪了后世的中国山水画创作。同时对文人画的创作方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从创作方法论的角度谈谈《叙画》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王微;《叙画》;中国山水画;创作;启示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1-0186-03      王微(415―453),字景玄,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微出身世族。但由于受老庄思想的影响,“素无宦情”,“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如此者十余年”,“龙居深藏。与蛙虾为伍。”所著《叙画》与宗炳的《画山水序》为世所并称,是中国早期重要的山水画论。《叙画》中饱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和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本文试从“效异《山海》”、“拟太虚之体”、“用笔方法”、“形者融灵”等四个方面分析王微《叙画》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一、效异《山海》      中国早期的山水画。实质上是军事指示图或地形图。它属实用性质,不过是“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而已,并非按艺术的规律去创造,只是根据实用去安排。《历代名画记》卷四所载《吴王赵夫人》条下:“孙权尝叹魏蜀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由此可见,早期所谓山水画其实是军事实用地图。所以,王微在《叙画》中首先指出了山水画与作为实用地图的差异:“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辩方州,标镇阜,划浸流。”山水画是一门艺术,不应该只是“图经”意义上的山水,若与“图经”混为一谈,便很难成为一门艺术。王微强调:“披图按牒,效异《山海》”。意思是说看看画好的山水画。效果异于地图图经,即绘画是和《山海经》里面的图经不同的。一张画什么都有。与版图何异?进而提出“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山水画只要画出最得意的一部分就可以了,艺术要以少胜多,不能像地图式的将所有的景色都罗列在一张画上。这也影响了后世的中国山水画写生及创作,画家在面对真山实水时,无须拘泥于一山一水的得失,也无须受视点的限制,而要抓住最能打动自己的景致写之,毕竟人不是照相机,画山水也不是画地图。这样就使艺术家摆脱了自然生理的限制,面对真山实水时,敞开了主体心智。这也为后来的写山水之神埋下了伏笔。所以。“效异《山海》”的提出,使山水画脱离了早期实用地图的功能而进入了艺术的行列,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画科,同时也是艺术家主体心智开启的前提。    其次,“效异《山海》”的提出,还是对书画地位同等的进一步阐释。因为,王微在《叙画》一开篇就指出:“以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目。意思是说图画并不居于技术的行列,绘画应该与圣人的经典《易》象同体。为何会有此一说呢?接着,他阐明了原因:“而工篆隶者,自以书巧为高。”魏晋南北朝对书法的评价极高,书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于绘画。所以才有“工篆隶者,自以书巧为高”的思潮。在当时,文艺被视为“俳优博弈”、“雕虫小技”,书法造旨极高的大文人蔡邕就说:“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而绘画的地位是比书法更为低下的小技,绘画是奴隶们的事,甚至是比方伎、杂役、卜巫还要低下的小技。当时的书法家不仅人数大大多于画家,而且其地位上至帝皇后妃,诸王公卿,下至士大夫,且多是文人学士,大都地位显赫。而画者,则主要是工匠。所以那些“自以书巧为高”的士人们大都认为,山水画不过是“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的图形罢了,书法才能达意。也就是说。绘画不外乎是对客观对象的描绘,而缺乏达意通灵的功能。汉萧何曰:“笔者心也,墨者手也,书者意也。”蔡邕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晋王羲之认为:“夫书者。玄妙之技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大抵书须存思。”所以,王微在《叙画》中提出“效异《山海》”,指出了山水画与图经的差别,强调绘画不仅仅是对客观对象的描绘。正因为艺术家作画时要“效异《图经》”,所以面对真山实水时就要取舍,就要苦心经营,不能像画地图一样进行创作。因此。必然会有情感的投入。有了感情的参与。人就不再是照相机了,其绘画创作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达意通灵的过程了。那么又怎么能说只有书法才能达意通灵呢?所以王微提出的“效异《山海》”从侧面论证了书画的同等地位。      二、拟太虚之体      王微从中国画的审美特性出发,提出:“灵亡所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捌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即目之视物,限于一个角度时,这个视角视野之外的事物便注意不到,因而所见并不是物的全部,所以不周。“视觉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