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殷河岳英灵集对唐诗选本编辑学意义
论殷河岳英灵集对唐诗选本编辑学意义
摘要:盛唐人殷?编辑的《河岳英灵集》,为后来的唐诗选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式,成为唐诗选本编辑的高标,影响了其后的众多唐诗选本,在唐诗选本的编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它是第一部真正树立唐诗意识的唐诗选本;它确立了唐诗选本的基本编辑体例;它对唐诗选本编辑实践的范式作用。
关键词:河岳英灵集;唐诗意识;编辑体例;范式作用
中图分类号: I207.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13
由于唐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与影响,因此历朝历代的文人对唐诗选本的编辑往往乐此不疲,据唐诗选本研究专家孙琴安先生统计,从初唐孙季良《正声集》起,至清末王?运《唐诗选》止,凡六百余种。这还只是大致统计,实际数量肯定远远超出这些。在这为数众多的唐诗选本中,唐人殷?编辑于开元、天宝年间的《河岳英灵集》是最值得注意和重视的。该选本所确立的编辑体例、所体现的编辑思想和原则以及编辑理论与实践所达到的高度,都为后来的唐诗选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式,成为唐诗选本编辑的高标,影响了其后的众多数唐诗选本,因而在唐诗选本的编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第一部真正树立唐诗意识的唐诗选本
唐诗意识是编辑者对唐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独特地位与价值的判断,可以说它就是唐诗选本的灵魂,而第一部真正体现并树立这种意识的唐诗选本就是《河岳英灵集》。从武德初到开元、天宝,唐诗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嬗变发展,已经完全摆脱了齐梁诗歌的影响,自铸新风,盛唐气象隐然形成,如殷?所说“武德初,微波尚在。贞观末,标格渐高。景云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1]然而在殷?之前,尽管已经有人编辑出了各种诗歌选本,包括通代和断代的,但能够准确反映唐诗这种创作实践的却几乎没有,说明当时的一般编辑者或者缺少识力,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唐诗的独立价值,或者意识到了但无法准确把握并通过选诗表达出来,进而树立全新的唐诗意识。
根据陈尚君先生《唐人编选诗歌总集叙录》[2]的考证,可以确定在殷?之前主要编辑有以下一些唐诗选本:刘孝孙的《古今类序诗苑》、僧慧净的《续古今诗苑英华》、释玄鉴的《续古今诗集》、郭瑜的《古今诗类聚》、李康成的《玉台后集》、储亮的《古文章巧言语》、元兢的《古今诗人秀句》、元鉴的《续古今诗人秀句》,以上为通选本,选初唐及前代诗歌;崔融的《珠英学士集》、孙季良的《正声集》、佚名的《搜玉集》、芮挺章的《国秀集》,以上为断代选,所选诗歌全部来自唐人。通选本主要是模仿六朝的选本,如《玉台新咏》、《文选》等,编辑者自身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编选理论,编选标准则受南朝诗风影响,唐诗处于附丽从属地位。如有的编辑者是由前朝而来,像刘孝孙、僧慧净、储亮等,他们的时代唐诗刚刚起步,创作未丰,故他们在编辑选本时眼光主要集中在南北朝,而对唐诗评价不高。如刘孝孙云:“近世文人,才华间出。周武帝震彼雄图,削平漳滏;隋高祖韫兹英略,龛定江淮。混一车书,大开学校,温邢誉高於东夏,徐庾价重於南荆。王司空孤秀一时,沈恭子标奇绝代。凡此英彦,安可阙如?” [3]刘孝孙大赞六朝诗人,而于唐诗人只字不提,可见唐诗还不入其法眼。而慧净编辑《续古今诗苑英华》的缘由,据《续高僧传》卷三记载:“翰林文士,推承冠绝,兢述新制,请?瑕累。净以人之作者,嗟非奇挺,乃搜采近代藻锐者,撰《诗英华》,一帙十卷。”慧净认为时人诗“非奇挺”,故选“近代藻锐者”作范本,其对唐诗之轻视如此。他们以如此标准与思想编辑诗歌选本,则唐诗不过是个附缀而已。有的编辑者虽完全生活于唐代,而在唐诗已经创作颇丰的情况下,却仍深受六朝诗风影响。如元兢编辑之《古今诗人秀句》,“时历十代,人将四百,自古诗为始,至上官仪为终。” [4]上官仪诗承齐梁诗风,绮错婉媚,元兢以之为唐人秀句代表,则显然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诗歌缺乏准确把握。又如李康成天宝间所编《玉台后集》,“采梁萧子范迄唐张赴二百九人所著乐府歌诗六百七十首,以续陵编。” [5]其编辑主旨为续徐陵《玉台新咏》,所选唐诗则为接续前朝乐府诗,唐诗仍处于从属地位。他们全然无视当时唐诗已经蔚为壮观的现状,说明其没有认识到唐诗自身的独立价值,缺乏自立意识。再看断代选本,与通选本相比,编辑者对唐诗的认识已经有了根本的不同,他们专选唐诗,表明他们已经把本朝诗歌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来看待,也说明他们对唐诗的特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最大缺点却是只破不立,破除了前人选本对唐诗附丽地位的认识,却没有树立自己的唐诗意识。《珠英学士集》是第一部专选唐诗的选本,但正如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序》云:“《珠英》但纪朝士”,所选范围过于狭窄,不具有当时诗歌的代表性。《国秀集》所选范围虽有所扩大,但仍注重诗人的地位和身份,且所选诗与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