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在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运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训诂在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运用

训诂在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运用   【摘要】训诂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释字词、明句读、阐文意、陈语法、明修辞、考名物、引史实等。文言文教学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但推进困难的部分,选入中学课本的文言文篇目符合中学生的阅读水平,读通这些古书最关键的方法是训诂。   【关键词】训诂 中学文言文 教学实践   本文为2015年度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Y2015A13S121V2181   Exegesis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 in middle school   Shen Lo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Yanan Middle School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Exegesi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Its content includes explanation of words, punctuation sentences, explai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article, statement of grammar, demonstrate the rhetor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citing the fact and so on.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is an important but difficult part. The middle school textbook of classical Chinese texts is conforming to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level. The way to read these ancient books is exegesis.   【Key Words】Exegesis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91-02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因为文言文不仅聚集了华夏文明的精粹,也是华夏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选入中学课本的文言文篇目符合中学生的阅读水平,读通这些古书最关键的方法是训诂。何为训诂,“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简言之,训诂指释义,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广义的训诂包括释字词、明句读、阐文意、陈语法、明修辞、考名物、引史实等内容。本文侧重于分析训诂在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定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据此,中学文言文(含古典诗词,下同)教学的基本要求便是“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针对字与词的教学就成了整个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此时训诂的作用能得到充分体现。此外,任何教材的编纂都会经历日臻完善的过程,中学语文教材亦如是。运用训诂探究文言文课下注释会发现完善空间,故教师教授文言文时,在现行教材基础之上可适时运用训诂方法及现有成果指导或改进教学。   一、教材当注未注处应适当补充   如何给课文出注本身就是难题,通常来说,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或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准确理解的字词不必出注,古今不一致及疑难字词应当加以注释。在注释过程中如何取舍已经经历了编辑的综合考量,作为教师必须能够逐字逐句地理解课文,准确把握字词内涵,对于教材当中出现的当注未注处应运用训诂知识适当补充,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乃至篇章。   以沪教版高中《语文》高二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语义直白易懂的“德义”、“傲物”、“吴越”甚至“仁者播其惠”等,如不出注普通水平的高中学生也可以理解。反之,需要出注的“诚能见可欲”的“诚”却没有出注。此处“诚”是连词,相当于“如果”,表示假设关系,这一义项学生此前未曾接触。沪教版亦如是。   沪教版高中《语文》高二第二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句子“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不给“奉”出注,学生无法理解此处“奉”是“捧”的古字,当释为“恭敬地拿着”,《汉语大字典》中有相同用例,《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