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论语抒情性内在依据
解读论语抒情性内在依据
作者简介:蔡雨彤(1990―),女,汉族,黑龙江省双城市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吉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摘 要:《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言行的一部作品,涵义十分丰厚,既有着作为处世格言的哲学意义,又有着作为说理散文的文学意义。相比于同时期的诸子散文,《论语》朴实的文风中又有着很强的抒情性,而孔子的思想情感则是《论语》抒情性的心理背景。
关键词:《论语》;孔子;抒情;情感
(一)仁学内核――孔子对人性情感的重视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在论语中多次和弟子讨论“仁”的问题。仁爱是儒学思想与艺术精神的连接点。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宋明理学将“克己复礼”发展演绎成“存天理”(即复礼)、“灭人欲”(即克己),把孔子的“仁”与心性哲学相靠拢。朱熹解释为“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坏与私欲……日月克己,不以为难,则私欲净尽,天理流行,而仁不可胜用矣”。①朱熹将“礼”与理学的“理”相互替代,把己解读作“人欲”,把“仁”归结为个人欲望与道德斗争的问题,是有偏颇之处的。“孔子将实践外在体制化作内心欲求,融理欲于一体而成为情(人性,即仁)。”②孔子在讲“礼”时说“仁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认为外在的礼乐体制,应是以内在心理情感为真正的依据,否则礼乐变失去了意义,成为一个空壳而已。可见孔子是非常重视人的内心情感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朱熹注“遗其本而专事其末,则岂礼乐之谓哉?”玉帛、钟鼓为末,而内心情感为本。在《论语》中体现着孔子对于人性情感重视的文字有很多,如在林放问礼时“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礼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孔子的回答是礼,与其铺陈奢华,不如简朴节俭。丧事,与其仪式隆重,不如真正的悲伤。孔子认为人的情感是礼制的根本,理性化的情感是孔子儒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不断发展并普泛化为宇宙规律(汉儒:仁,天心也)和道德规令(宋儒: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情感(仁、爱)成了‘天心’‘天理’的本体所在……所以,不是天本体、气本体、理本体、心本体、性本体,而是‘情本体’才是儒学要点所在。”③重新阐释《论语》,我们发现它不仅仅是一部处世格言,也具有“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西方有着上帝信仰的传统,面对生活中的迷惘与困苦,西方人可以诉诸上帝寻求精神慰藉,中国并没有宗教信仰传统,在面对已知世界的困境和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时,只能求助于自己,自我肯定,甚至夸张到“与天地参”的境地。儒家亦是如此,对于神灵与鬼怪的世界,孔子是不予关注的,众所周知,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之事、认为 “未知生,焉知死”。孔子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人本体身上,格外重视人的情感。“汝安则为之”是对伦理行为和传统礼制的归依论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对人生意义的执着与追求,“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是对人类主体性的深刻肯定。“汝安则为之”与“丧,与其易也,宁戚”都是以是否出于真情实感作为取舍标准。《论语》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性追求,有异于黑格尔的逻辑建构,而是充满诗意的情感内容。正是因为孔子对于人性情感的重视,《论语》这部记录孔子言行及思想的作品也有着充沛的内在情感。
(二)诗人情怀―孔子对生活充满情感的的妙赏
孔子的人生经历十分坎坷,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悲剧冲突之中。他的政治主张与当时的诸侯混战、礼崩乐坏是格格不入的,仁爱的治国理想注定无法得到实现。而《论语》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是孔子从毕生的坎坷经历中体悟而来,其中必然饱含了深切的情感。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并不是一个情感激越的人,但却是一个性情中人,外在的困境似乎并没有困住他丰富的心灵。对于日常生活,他有着特殊的敏感,可以说孔子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但这种享受又并不侧重于物质方面,虽然孔子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
孔子的生活放松、惬意,他的仁爱之心似可与山水相冥合。《论语》中记载“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述而》)孔子闲居时,容舒而色愉,舒坦而适意。孔子向往着“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暮春之初,脱下厚重而黯淡的冬衣,换上夹罗的春袍,闪着使芳草都生妒的春天的颜色,这是何等轻快鲜明的感受。在清澈的沂河中感受春水的温度,登上舞雩坛吹吹和煦的春风,衣袂飘飘,然后唱着歌归来。这是多么恬淡惬意的春游图景啊!孔子对大自然有着本能的亲近感,有着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所以他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孔子的审美境界是极高的,他从平淡的生活中寻觅到的快乐并不依附于外在物质条件。“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工挖孔桩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施工方案-2024.docx
- 2025年社区工作者公共基础知识与社区工作相关知识试卷.docx VIP
- 2025-2026年中国机械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目录) .pdf VIP
- 《GMP物料管理培训》课件.ppt VIP
- 2016款上汽名爵MG3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VIP
- 1000 Basic English Words—1000核心单词全4册单词带音标.pdf VIP
- 2025年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社区工作相关知识)题库.docx VIP
- 急性肺水肿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pptx VIP
- 2025年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社区工作相关知识)题库.docx VIP
-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