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译者主体性多维度构建与博弈
译者主体性多维度构建与博弈
摘要:译者主体意识随着不同时代和翻译研究的发展不断觉醒,但译者主体性不是双向维度中的一极,而是时代背景、原作文本、意识形态、主流诗学、文化差异等众多因素的复杂互动与博弈的结果,并表现为不同的译者风格。译者主体性既受到以上各种因素的制约,又具有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主体性;时代;文本;意识形态;诗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44(2010)05-0107-04
1.引言
原作者主体、读者主体和译者主体都是翻译主体的组成部分,而译者主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身体力行的翻译家和善于阐幽抉微的翻译理论家的合力推动下,昔日扮演“舌人”、“媒婆”、“传声筒”、“一仆二主的仆人”等角色的译者不再“隐身”,其主体意识越来越清晰,里现出不断觉醒和显现的历史发展进程。九十年代以来,论者从阐释学视角、文化视角、女性主义视角以及解构主义视角等对译者主体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的论者侧重对译者主体性内涵的深入发掘,如许钧(2003:6-11),查明建(2003:20-23);也有论者仅从单一角度探讨译者主体性,如张顺生(2008)等;也有论者从多元角度分析译者主体性,如仲伟合、周静(2006:42-46)等。事实上,译者主体性同时受到译者自身和译者所处时代、文化的深刻影响,译者在翻译中有着怎样的翻译态度、采取怎样的翻译策略、应用怎样的翻译方法,达到怎样的翻译目的,取决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的复杂构建与相互博弈。一部翻译史就是一部译者主体性与时代背景、原作文本、意识形态、主流诗学、文化差异互动与博弈并体现出不同译者风格的历史。
2.时代背景
译者主体性与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明袁宏道说“世道既变,文亦因之”;刘勰提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说的是文章、文体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同样,译者主体性也是时代的风向标,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汉唐时期佛经翻译的盛行,一方面促进了佛教在中原的兴起,一方面也造就了一大批初具理论意识的译家。没有佛经翻译的盛行,就不会有道安与鸠摩罗什的“文”、“质”之争。正是在重视佛经翻译的时代背景下,鸠摩罗什才能首倡译者署名,以此来彰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明末清初的科技、“新学”翻译以及近现代的西学翻译风起云涌,翻译家大量译介国外科技成果和人文著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译家在翻译选材上拥有更大的包容度,以更加开放的文化姿态吸收外国的科技成果和人文精华,在具体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上也各显其能。林纾译作删减、遗漏之处甚多,而严复也常借西方学者的著作抒又陵之情。而五四以后,译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投身到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译介的高潮中,涌现出了鲁迅、瞿秋白等许多著名的翻译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出版界让一些人滥竽充数,粗制滥造,结果造成翻译质量下降、文学翻译名声扫地的恶性循环(杨武能2003:12)。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优秀译者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而打着主体性旗号的伪译、改译、劣译却有可能甚嚣尘上。在中西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倡导正确的译者主体观念,以高质量的译作丰富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3.原作文本
译者的主体性受到原作文本的制约,忠实体现原作的意旨是译者无法逃避的责任。如果把译者比喻为舞者,原作文本就是他身上的锁链。戴着镣铐跳舞(闻一多语)更能体现出译者灵活的翻译技巧。原作文本就是衡量译者得与失、过与不足的试金石。译者尊重原作文本,其译作往往能更好地体现原作的思想和精神。鲁迅为了再现原作文本中的异国情调,主张“宁信而不顺”。傅雷翻译作品前,先确认自己的条件、气质是否能适应原作,再对原作文本字字推敲,覃思熟虑后方才下笔,其译作自然胜人三分。
不充分理解原作文本,不尊重原作文本,翻译效果则难以得到保证。比如庞德将《古风第十四首:胡关饶风沙》中“荒城空大漠”译为“Desolate castle,the sky,the wide desert”(Pound 1915:16),“空”译为“the sky”属误译,更严重的是译文中的三个名词短语之间只有逗号连接。难怪《泰晤士报》书评作者对此感到惊奇说:“我们不明白,汉语是否真像庞德先生的语言那么奇怪?”(赵毅衡2003:222)。当然,从另一个侧面看来,也可以说原作文本被译者有效地利用起来,使其成为了达到译者创立“意象派”的工具。这样,译者不受“文责自负”的束缚,用别人的话语畅抒己见,在不露声色中暗渡陈仓,在潜移默化中操纵文本(孙艺风2003:8)。同样的,严复所译的《天演论》、《原富》、《群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招标代理服务技术方案104页.docx
- 强制氧化-尿素还原法(FO-UR)烟气脱硝成套技术.doc VIP
- 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服务投标技术方案(技术标).pptx VIP
- 2025至2030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4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公司法中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性质界定与归责原则研究.docx VIP
- 甲戌本《石头记》中甲午八日脂批新考.PDF VIP
- 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工作方案.docx VIP
- 北京市地铁12号线机电IV标工程机电安装作业指导书.pdf VIP
- 新零售背景下胖东来的营销管理模式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