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心理策略和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股票投资心理策略和方法

股票投资心理策略和方法   贪婪、恐惧、纠结,许多股民的投资经历就像在这几种状态之间坐过山车。股市充斥着各种各样迷惑众生的噪音,有人迷信机构,有人追逐消息,有人则干脆把股票当作博彩赌运气。股市本是给公众投资优质公司的便捷渠道,应该带来财富增值的快乐,结果却变成了让人又爱又恨的魔戒。无数的经验表明,股票投资并不取决于复杂的计算,不需要超人的智商,正如基金公司的“雄厚实力”并不能保证其比普通散户取得更好的收益。投资比的是智慧和心胸,只要克服了投资中的心理误区,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并坚持正确的投资方法,战胜市场并不困难。   时常接到朋友的电话“最近大盘涨了,是不是该入市了”,声音听上去很渴望得到鼓励。股票永远是热点话题,股民们就这样不断地经历着贪婪、恐惧或纠结。最近,市场又开始纠结了。   浮躁的股市充斥着自欺欺人的炒家和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嘈杂的噪音蒙蔽了股票投资的本质,扭曲着投资者的心智。有些人迷信专业机构,像无头苍蝇一样探消息、跟庄家。有些人则把炒股当作赌博,猜大市、炒垃圾股。老股民一边痛骂股票难以琢磨,一边在股市中流连忘返,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成也股票,败也股票,股市令人又爱又恨。   以笔者十几年的经验与教训来看,心态、策略、方法是股票投资的几道关。   投资心理:避免陷入误区   心态决定策略,策略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成败。心态是股票投资最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   以股东的眼光看股票   有一句笑话“炒股变成股东”,言下之意股票就是用来炒的,这就是很多人的看法。其实,股票的本质本来是给公众一个投资好企业的机会。   股票给人的印象是高风险,交易所也提示“股市有风险”,这很误导。实际上,上市公司的风险比未上市企业低得多。企业的平均生命期只有几年(中国能坚持5年以上的公司不超过5%),而上市公司规模较大,经营较成熟,抗风险能力更强。而且,在严格监管下,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更规范,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更多。   再加上公开市场有很好的流动性,工薪阶层通过购买股票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是一条便捷的致富之路。   避免心理错觉   行为金融学的指导作用胜于很多经典理论,但直到2002年心理学家卡尼曼(Kahneman)被授予诺贝尔奖,这一学科才引起学界的重视。对投资而言,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极其重要,因为心理效应极大地影响着投资者的策略和方法,并最终决定投资成败。   前人总结了很多心理效应,因为这些心理效应让人迷失,采取错误的行动。我更喜欢将其称为“心理错觉”。   参考点效应(Reference Point Effect):卡尼曼和特沃斯基(Tversky)提出的前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心理效应,是指人在做决策时往往依据相对值而非绝对值。例如,给受访者两个选择:A.其他同事年薪6万元而你为7万元;B.其他同事年薪9万元而你为8万元,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很多人会不断地对比买入价或者对比他人的收益,决定自己的行动。   易财效应(House Money Effect):指不是通过本职工作和辛苦劳动获得的收益,例如彩票中奖或赌场赢钱,这种“白赚的”钱花起来更大手大脚。有的人对股票的态度与此类似,赚钱后往往将本金收回,拿“赚的钱”继续投资,即便全亏也无所谓,但本钱不能亏。   蛇咬效应(Snake Bite Effect):通俗地说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用金融术语来说这是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一旦亏损后会对投资产生恐惧,更趋谨慎。   赌徒效应(Try to Breakeven Effect):这类投资者是风险偏好型的,喜欢冒险。他们一旦亏损,往往会加大投入,期望能侥幸翻本。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著名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指出,当拥有某样东西后,有些人会赋予该物更高的估价。例如买了一只股票后会更觉得这只股票好,“孩子是自己的好”。也有人恰好相反,买什么都觉得买错了,决策之后就立即后悔,在他们看来“老婆是别人的好”。   马太效应(Mathew Effect):源自《圣经》“马太福音”里的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股市里的典型表现是追涨杀跌。   利用市场的心理   我们用心理效应结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解释如何利用人们的心理效应获利(图1)。   假设原来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别为S0和D0,市场均衡点E0对应的股价为P0。当市场出现利空时,供求曲线会分别向右下方和左下方移动。在理性预期下,新的供求曲线将是S和D,新的均衡点和股价应为E和P。但由于羊群效应会导致市场惯性和过度反应,形成超卖,供求曲线分别达到S1和D1,市场均衡点E1,股价跌至P1。这种矫枉过正的状态并非买家和卖家的真正预期,是不稳定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