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模块确定和实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模块确定和实施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模块确定和实施   一、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的模块确定和策略   1.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的模块确定   (1)以课本为纲,课堂教学时进行适当地拓宽。   高中课本,现代诗在必修1课本的第一单元,选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现代诗中的优秀作品非常多,毛泽东和艾青的优秀诗作也应多适量补充,除了课本以外,还应补充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中国现代优秀诗人众多,除了课本名家以外,还应介绍给学生的有北岛的《仅仅一瞬闻》、《多事之秋》,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顾城的《远和近》、《一代人》,舒婷的《致橡树》、《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欣赏中国现代诗。   外国也有很多极优秀的诗歌,带领学生接触世界大师名作:泰戈尔的《世上最远的距离》,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狄金生的《如果记住就是忘记》,魏尔伦的《秋歌》,雪莱的《西风领》,济慈的《秋颂》等。因课堂时间有限,仅简略介绍,为学生推开一扇通往现代优秀诗作的大门。   (2)学生自主选择。   预留两堂课的时间给学生,推荐名家名作,带领全班同学鉴赏;展示自己创作的现代诗,共同品味。   2.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   (1)回归“诗性”。   读诗也好,读文也好,“读懂”成了阅读的标准和目的。“诗歌的阅读,应该放弃纯粹理性的、纯粹思想性的解读,回到诗性阅读的立场上来,回到各种感官的开放立场上来。”(《语文教学内容》重构)我们正确阅读应该是把诗歌本体性要素打开,要求我们把所有的生命感官打开,摆脱先验思想,从诗歌意象、结构、视角、象征、情智、语言本体等,在对它们的观照和体验中获得生命情感和情绪,走进诗歌的艺术想象空间,感受诗歌语言的语感、质感、空间感和重量感。   《雨巷》教学时,通过默读,小声诵读,名家诵读多种形式,引领学生感受其孤独、抑郁、惆怅、凄清的感情,享受空灵、深邃、飘逸、脱俗的意境。感觉到美,引起了你不自觉地感伤,便是成功,无所谓主题的探讨。原味之美是最美,回归诗性,咀嚼诗歌原味之美。   (2)诗词无达诂。   对诗歌的解读,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鉴赏水平。诗歌中意象和语言大量不确定性与留白,为读者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空间。诗歌鉴赏是一种审美享受,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再创造。诗歌教学的任务不是给学生一个现成的关于文本鉴赏的“标准答案”,而是培养学生对优秀的诗歌的浓厚的欣赏趣味,为他们提供一个“二度创造”的想象空间。   印象最深刻的是张梅老师在执教舒婷的《双桅船》给我带来很多的启示。   课堂探讨后,双桅船的象征意义有:父母、国家、真挚的爱情、理想、友情、宇宙、人生路上的险阻、缘分、希望、人生的寄寓、宿命与追求、台湾、家庭。在小组讨论阶段,又有第14种想法:人生的际遇。   有学生认为表现的是理想,爱情,人生的宿命与追求。   其中一位同学认为是几者的结合,“岸”象征爱情,“灯”象征理想,“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各奔东西”,是说放弃了心中的爱情,选择了理想。但是他的心是难舍的,为了理想,把爱情埋藏心底,有最后一句可以看出。不断地相遇别离,是无可奈何的经历,通过“今天”“明天”“昨天”“朝朝夕夕”这些词可以看出,外界的客观条件使我们各奔东西。本不愿意走这条路,但是又不能不走。   接着老师启发学生结合最主要的意象来解读诗歌:在经过反复讨论、质疑,教师点拨后,把“船”(即“我”)和“岸”。   在老师的启发下,于是思维又有了新的拓展,由“船”和“岸”相遇相离,有同学联想到了“父母”和“游子”,“祖国”和“游子”。   的确,诗词无达诂。一首诗竟然有这么多的解读,让人佩服张梅老师的教学艺术。佩服她的课堂开放意识、民主意识,她的教学设计艺术、点拨艺术和语言艺术,她的学识和对文本的超强的解读能力。张梅老师的本堂诗词教学课,已经达到至高的水平。   (3)因“材”施教。   诗歌重在读、悟。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苏轼也有“三分诗,七分读”的方法,诗歌学习注重读。诗歌与韵律、节奏密不可分,诗的节奏韵律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出来,音乐美在读中领悟,诗人的情感在读中体味。这就是因声求气。   不同的诗歌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诗歌教学要体现思想内容和形式技巧并重。《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郭沫若的《天狗》在教学时重在感悟诗歌所显现的生命形态,或如“天狗”般充满豪放的气势,或像“井”一样保持着“静默,清澈”的姿态,或如“春天”一般显示蓬勃的生机;或者表现为战士直面死亡的勇气,或者表现为船夫搏斗急流的坚韧。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领悟并品味这些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