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舞蹈发展思路探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州民间舞蹈发展思路探索

温州民间舞蹈发展思路探索   贝壳舞,主要流传在温州洞头县操闽南语的区域,是民间“迎火鼎”活动游灯队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民间舞蹈,通过实地的调查访谈研究他的缘起、发展以及现状,对当地民俗活动的探究,从“贝壳舞的”发展的成功经验中摸探索温州地区民间舞蹈的发展思路。   温州洞头的贝壳舞是在温州地区发展与传承方面做得较领先的地方舞蹈,近几年,贝壳舞在浙江省各种舞蹈大赛中的展示和夺魁,更加引起了当地政府以及民间音乐研究机构的重视,富有温州地方民族风味的又具有浓厚海洋文化特点的民族舞蹈――贝壳舞成为温州乃至浙江省开展群众舞蹈活动的一面旗帜。   一、温州洞头“贝壳舞”的概况   《贝壳舞》是在民间“迎火鼎”活动游灯队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民间舞蹈,主要流传在洞头县操闽南语的村岙。长期以来,受到艺术家们和多方学者的重视,成为舞蹈工作者择取舞蹈素材的重要宝库和研究对象。“迎火鼎”活动源于闽南,在传承中融入了抗击海盗等因素。为了对妈祖感恩,预祝新的一年里平安消灾,便衍生出“迎火鼎”活动,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迎“字在闽南语中有两层意思:一是高高举起之意,二是迎接之意;“火”有红红火火之意“鼎”有“鼎盛康乐”之意。“迎火鼎”活动主要是在火与锅的仪式上和它所表达的丰富内涵上。整个活动以火为中心,以妈祖为主体,这种创意性的的民俗活动,自温州洞头的妈祖宫开始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在“迎火鼎”的仪式中有各种队伍的方阵,有大锣令旗队、火鼎柴担队、有凤辇、妈祖轿队、秧歌队、杂耍队、铜鼓队、红灯队等等,活动一般有300多人参加,在“杂耍队”的队伍里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与神同乐”的文化现象,就是以海洋动物为对象的“贝壳舞杂耍”成为元宵节的一个主要活动。表演者身着贝壳服饰,男女老少皆宜,服装以粉色、天蓝丝绸面料为主,袖口、裤口为喇叭形,衣裳的外面为红色的小围裙、脚上穿绣花彩鞋。道具用篾片扎成大小不同的贝壳框架,用纸或用布糊起来,并化上各种贝壳的图案,贝壳中部里面装有(用铁圈或竹篾)制成的圈,以方便握手。里面还有两根绸带做的手扎,是做固定背肩之用,贝壳边缘部用彩纸做花边修饰,自己组织的民间吹鼓队为伴奏,舞蹈的动作主要是以队形的穿插、角度的变化、以及贝壳张合为主进行编排,内容主角是以海里五彩缤纷的的贝壳为原型,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赋予贝壳与众不同的艺术生命力。这种来源于民俗活动,从分体现劳动人民创造力的、保存原生态的舞蹈的特点。   洞头县文化部门发挥海岛民间文化蕴藏丰厚的优势,着力抓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的发掘整理工作。从解放初至今,不断坚持举办全县民间音乐舞蹈和渔村业余剧团会演,一批以《贝壳舞》为元素的优秀节目如民间器乐曲《龙头龙尾》、《梆子头通》、《海洋丰收》、《鱼灯舞》、《红虾与舌鳎》等脱颖而出。施书宝是《贝壳舞》的主要整理者之一。这位当年不到30岁的青年民间艺人,熟悉当地民俗,又有民间音乐演奏的实践。他从“海蚌仙子变人成亲”和“寄生蟹的生成”等渔村民间传说中撷取营养,和其他艺人一起几经整理提炼,使《贝壳舞》成了弘扬善良、歌颂正义、鞭挞邪恶的童话式舞蹈。当时的县文化馆馆长占博智以及杨继影、郑德友等人也做了大量的指导、协助工作。当今,在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下,《贝壳舞》在舞蹈语汇的设计方面颇有创新:既保留了传统的“圆场”步法,又根据贝类不同的生活习性,新创了“跳走”、“游走”、“横走”等动作;既保留了背着贝壳张合蹲转的原有身段,又从舞台表演的需要出发,设计了脱下壳舒展曼舞的新场景。而其伴奏音乐,则大量采用民间音乐如《哪吒走云》、《朝天子》、《黄蜂出洞》等传统曲牌,使整个舞蹈洋溢浓郁的海洋韵味和生活气息。   上世纪90年代,浙江歌舞团把《贝壳舞》的伴奏音乐改编成器乐演奏曲,悠扬舒展,十分悦耳,令人听得如痴如醉。浙江省群众艺术馆舞蹈室在国家级刊物《舞蹈》发表文章,回顾全省群众舞蹈开展情况时,曾三次提到洞头、两处举例《贝壳舞》,赞扬洞头“一直是本省开展群众舞蹈活动的一面红旗”。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贝壳舞走过辉煌、禁锢和沉寂。期间,作为民间文艺七大集成的普查成果,县文化馆搜集的《贝壳舞》资料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省温州卷》。1997年,国家文化部把编纂民间舞蹈志作为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的任务下达,《中华舞蹈志?浙江卷》编成出版,《贝壳舞》名列其中。1997年7月,洞头县举办首届“渔家乐”民俗风情旅游节,《贝壳舞》被列为首选节目。县文化部门克服困难重新编排,以广场舞的表演形式,使她重现昔日风采,赢得了广大游客的赞赏。贝壳舞,海岛文艺工作者从《贝壳舞》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示,努力从海洋民俗文化中吸收营养,改编、创作出了一批独具海洋特色的文艺作品,单从音乐舞蹈方面说,远一点的有《海蜇舞》、《捕鲨鱼》、《洗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