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2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 管理理论是以管理经验的系统总结为基础,按逻辑结构严密组
织起来的概念、思想和结论。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至今有
100余年的历史,其发展阶段的主要线索是:
• 第一阶段是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以泰罗、法约尔、韦伯等
为代表,以他们创立的 “科学管理理论”、“管理过程理论”
以及“行政组织理论”为标志,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
方形成的较为系统的、颇有影响的管理理论。
• 管理理论的第二阶段开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行为科学
为主要特点,其代表人物有梅奥、马斯洛、赫兹伯格、麦格雷
戈、卢因、坦南鲍姆等。他们研究生产组织中人的行为以及这
些行为产生的原因,涉及人的需要、动机、内驱力、个性、情
绪、思想,特别是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首先是一
些在战时采用的解决高度技术性问题的成果被用于管理,从而
产生了管理科学理论。同时,战后又出现了许多管理理论新派
别,这些学派在历史渊源和研究内容上相互影响,形成了现代
管理理论的丛林时期。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一)夏、商、周三代的宗法管理思想和谋略
中国上古夏、商、周三代的管理思想是
一脉相承并逐渐演进的,其基本的要点是宗
法思想。 “宗法”是指尊崇先哲和圣贤的经
验、教导和由此而生的传统、习俗、规则。
•夏代初年的皋陶,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
记载的第一个管理谋略家。其管理谋略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王者敬德修身;
知人善任;督官安民;恪守伦常王典。
皋陶的管理思想和谋略为夏商周三代开
创了宗法管理的基本思路,以此为基
础,随后的管理谋略家更着重发展了
“牧民”、 “驯臣”两大管理谋略。成
为中国在政治领域中最有特色的宗法管
理谋略。
“牧民”的基本含义,是指君王治国和管理天下百
姓,使万民顺应、百姓归心。三代之前,“牧民”都以
“德”和“惠”作为基本策略。三代时期的管理谋略家认
为,仅靠“德”和“惠”时不够的,无刑威以震慑小民,
小民就不会恭服敬畏。因此除“德惠”外,“刑威” 也是
“牧民”的另外一种策略。主张“重德惠” ,“省刑威”。
“驯臣”的基本含义是君王驾驭和控制臣下的谋略的
畴县概括,是古代君王的基本领导艺术。“驯臣”谋略
包括两大内容,一是“知人术”;二是“防范术”。
(二)春秋战国时期异彩纷呈的管理谋略
1、关于政治管理的思想
孔子的政治管理思想主要特点是德、礼为治。
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在《为政》中说,“为
政以德,譬似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的思想认为,管理是围绕着人这个中心展
开的,民本是其核心,贯穿于管理思想的始终。
孔子对管理者的要求是正己。“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不令不行。”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政治管理思想,
提出行“王道” ,施“仁政”;应使“ 贤者在
位,能者在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君视臣为手足,臣视君为国人;君视
臣为土芥,则臣视君为寇仇”;“以和为贵”
等等。
老子认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
老子所说的“无为” ,绝非事事恭手静坐,而
是顺应天道和人心而“无不为”。无为而治的
实质,是“无不为”而示之“无为” ,“取”而示
之为“予” ,是一种“愚治”管理谋略。
2、关于法治管理的思想
主要代表人物为韩非,他博采众家之长,提
出法、术、势三结合的法治理论。只要“法不败”
就能保持政治的常轨。但是虽有善法,如果“无术
以知奸”,也还不行。随意他认为还要有善于驾驭
臣下的“南面之术” ,不过“术”必须要以“法”的有
效性为依据,也就是要保证法的效力。法虽立,
术亦备,如果缺乏“势” (强制势力),即使有法
也会无效而不可依,有术也难保证群臣恢服从他
的管理。因此法的执行还要靠“势” ,三者之中,
法是中心,术与势是行使法的必要条件。
韩非认为,实行法治,中人之君也可使国
治,靠人治,则“千世一出”,”千世一治”。如果
“抱法处势”,则中人和上人均可治。
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