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37.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自我功效论 班杜拉提出自我功效理论:人对行为决策是主动的,人 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期待 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 结果期待: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估计。如努力学习,可以 取得好成绩;坚持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等。 效果期待: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 和判断,即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做出行为非常重要,它直 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水平。 自我效能感建立的四种信息来源的基础: 1、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多 次失败则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2、替代性经验,个体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 的信息。如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学 校,增加了自己的信心。 3 、言语说服,如他人的建议,劝告, 解释等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自我效能。 4、情绪唤起,正情绪可以增加一个人 的自我效能,负情绪则会减弱一个人的自 我效能感。 (四)成就目标理论 目标:个体要努力达到的、具体的成绩标准和 结果。 德维克(Dweck ,1988)提出成就目标理论: 个体对能力的不同看法,会直接影响个体对成 就目标的选择。如果个体认为能力是不断提高的, 并把挑战性的情境看作是自己提高能力的机会,他 就会把发展能力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如果个体把 能力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并把情境看作是对自身能 力的一种检验,那么他就会关心怎样去证明自己有 能力。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二、生理性动机 三、社会性动机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按动机的性质分为: 生理性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需要为基 础,如饥、渴、疼痛、母性、睡眠、排泄等。 但是人生活在社会中,生物需要的满足还要 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母亲对孩子的抚爱,除 了本能以外,还有社会责任感等,因此很少有纯 粹的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以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如 由权力需要,成就需要,学习需要引起的权力动 机,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 (二)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按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为: 原始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动机,以人的本能需 要为基础。如饥、渴、母性动机,婴儿最初探索周 围环境的动机。 习得动机: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动机。如婴儿出生后不知道恐惧和赞许,随 着不断参与生活,与人交往,才逐渐明白什么是恐 惧和赞许,因而才会在相应的动机推动下产生相应 的行为。 (三)有意动机和无意动机 根据动机的认识水平分为有意动机和无意动 机: 有意动机:动机发生在意识水平上,人们知道 自己行为的动机是什么,行为的目标是什么。 无意识动机:无意识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 机。如一位教师,认为某个孩子很聪明,相信他的 成绩一定很好,在改卷时很可能放松要求,但是这 位教师却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意识。 (四)外在的动机和内在的动机 根据动机来源分为: 外在动机: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推动下产生 的动机。 如:有的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奖励或免受父母 责备才努力学习。 内在动机: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如:有的学生对知识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 学习。 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 要求必须转化成人的内在需要时,才能成为行为的 动力,如果外在存在要求,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或 没有当回事,那么也不会产生动机作用。 二、生理性动机 (一)饥饿 指由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一种心理不平衡状 态,并使个体表现一定的紧张不安,且推动个体去觅食。 饥饿的原因: 1、胃壁的收缩:坎农的充气球实验,引起胃壁收 缩产生饥饿感。 2、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从饥饿的狗身上抽取血液 再输入到饱了的狗身上,结果后者继续觅食。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