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结合山水环境的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及当代启示
—— 以运城市为例
张瑶,刘华康
摘要:中国古代在城市规划营建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和智慧,结合大尺度自然山水进行城市建设,并将山
林之乐,意境之美融入城市,营造出富有 “诗意”的人居环境,便是其中尤为突出重要的特点。运城市传
统城市的选址营建以及主要建筑的建设均与山水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主要表现为:传统城市的选址营
建、大尺度山水格局、城市主导空间序列与山水关系、城市标志建筑与山水关系这四个方面。然而,1949
年后在追求经济发展和功利主义思想指导下,城市建设忽视了对传统城市空间秩序的保护和延续,在处理
城市与自然山水之间的空间关系上不够妥善,其主要表现为:“迎山接水”“显山露水”“望山看水”空间关
系消解、城市主导空间序列无序发展、城市标志建筑的消失等。未来运城城市建设应注重挖掘山水胜景,
将自然形胜延引入城内,形成山、池、城、水、林交融共生的高品质城市空间。
关键词:山水环境,传统城市,运城,人居智慧
1 引言
中国具有悠久的城市规划设计传统, 蕴含了深邃的东方环境营造智慧。 其中,结合大
尺度自然山水进行城市建设,并将山林之乐,意境之美融入城市,营造出富有 “诗意”的人
居环境,便是尤为突出重要的特点。张锦秋先生就曾指出:“传统空间意识中“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漫长的历史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发展,往往表现为“因天时、就地利”,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肯定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中寻找自己恰当的位置和姿态,而不
是与自然相抗衡。” 正是基于这样的有机自然观,中国古代传统城市营造关注城市中各组
成要素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意义,并达到外在表现的和谐统
一。
然而,在当下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过度追求经济、产业、交通和建设规模的增长,
忽视自身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过程中不能以宏阔的视角,从
大的视野格局对山水环境、城市、建筑等要素进行整体把控,导致现代城市秩序混乱,特色
消失。如今,在 “十三五”规划加强对传统文化挖掘及创新发展和 “十九大”强调 “文化自
信”和保护自然山水的新时代背景下,这对于转型发展中的中国城市规划而言,无疑是一个
良好的契机。因此,城市规划的工作者和管理者更应重拾中国城市的“山水传统” ,注重
研究各城市所特有的山水秩序和城市格局,并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加以保护和传承。
基于上述理念和发展背景,本文以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山西运城作为研究对象,系
统分析总结运城传统城市在结合自然山水营建城市方面的智慧和方法;并且对当今城市建设
提供借鉴参考的依据。
2 传统山水城市格局营建智慧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古称河东,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运城周围
的自然山水环境,南倚中条山,北邻鸣条岗,远望孤山和稷王山;内有涑水河和姚暹渠流经;
更有广袤盐池附其南侧。在清光绪 《解州安邑县运城志》中有记载运城的山水胜景:“面临
神稷,背负中条,虞坂峙南,鸣条踞北。远则大河环行,近则二水交萦,俯瞰龙潭万顷,负
瑶夺目,仰瞻云岭千峰,翠锦如屏,地不爱宝,池献其祥,国赋斯充,民财以阜,是三藩之
都会,实两海之咽喉。” 由上述描述便可知,运城周边山水环境的宏阔和秀美 (见图1)。
其中,盐池对于运城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运城紧邻盐池,以“盐”著称。
《山海经》中称盐池为 “盐贩之泽”,其位于运城市区南部,中条山北麓,是天然内陆盐湖,
总面积约为130平方公里。据 《安邑县盐池赋》记载:“河东盐池,即古所称 ‘解池’也……
幅员广敞,百二有奇,涾沲迤延,众脉委输。” 除此秀美景色外,盐池所带动的盐业发展
和 “盐利”带来的人口集聚,均直接促进了运城的城市建成和发展。
运城传统城市选址营建以及城内主要建筑的建设均与盐池及其他山水环境具有密切的
联系。本文从城市的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11.从单方界定到共有治理:创新城中村产权治理.docx.pdf
- 010.城市群战略背景下跨区域交通治理策略探析——以广东省为例.docx.pdf
- 009.流动摊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包容性治理策略.pdf
- 008.从“合一”到“统一”:新时代空间规划编制路径探索.pdf
- 007.空间平台化:治理体系重构语境下的小城镇战略转型.pdf
- 006.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时空分布与影响机制.pdf
- 005.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增长及政策影响机制研究——以2000—2015年杭州市为例.pdf
- 004.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存量规划社会成本研究——以杭州为例.pdf
- 003.粤港澳合作共建中的规划体系和标准衔接研究.pdf
- 002.面向城乡规划转型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探讨——兼评《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征求意见稿.pdf
- 001.“美丽”城市景观的文化生态机制与策略.pdf
- 001.我国城市总体规划评估的动态“交互式”探讨 ——以贵州遵义市道真县总规评估为例.pdf
- 003.建立存量发展的空间治理秩序 ——以深圳法定图则制度为例.pdf
- 004.厦门市生态控制区建设管控策略研究.pdf
- 005.“窄路密网”模式在中国规划实施中的障碍 ——以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规划为例.pdf
- 006.上海市图书馆设施布局的“城市体检”与“规划处方”.pdf
- 007.“实施后评估”到“影响前评估”:新时期城市设计思考.docx.pdf
- 008.从“高度”到“形态”的规划导控模式探讨 ——以泰州主城高度规划控制为例.pdf
- 009.面向规划实施的重庆市总规指标体系构建探索.pdf
- 010.面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沈阳市规划改革探索与思考.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