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治理策略下非正规空间的包容性发展
——以台北宝藏岩违建聚落保存为例
刘珊
摘要:由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制度管控的缺失和社会弱势群体的空间集聚,我国的非正式空间在城市中大
量形成,在新一轮的城市更新活动中,非正式空间面临改造的难题。台湾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清除
非正规空间转向 ““柔化”的 “文化治理”策略,宝藏岩聚落是台北第一例实现建筑物和居民保留下来的
非正式空间,本研究将分析在台北 “文化治理”的策略下,宝藏岩从 “违建聚落”转变为 “台北国际艺术
村”,从 “非正规空间”实现正规化的历史过程,解读其中的包容性发展、成功因素与遗留问题,并从政
府治理层面、规划专业者层面、社会援助组织和居民层面提出在城市非正规空间再开发的过程中应有之思
维转变。
informal space culturalgovernance inclusive art
关键词:非正规空间 ( ),文化治理 ( ),包容性 ( ),艺术村 (
village TreasureHillArtistVillage
),宝藏岩 ( )
0 引言
在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空间趋向同质化——无论是实体空
间还是精神空间。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蔓延至世界各地,非正规空间的使用价值与正规空
[1]
间的交换价值发生剧烈冲突 ,在新一轮城市土地再开发中,矛盾逐渐显露激化,如何实
现非正规空间的包容性发展成为现阶段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我国,城市非正规空间是在无明确官方规划原则控制和正规权利控制而自然形成、
[2]
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的城市空间 ,主要是指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老城区等非正规实体
空间,以及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摊贩、三轮车经营者构成的从事非正规经济活动和进行
[3]
日常交往所形成的非正规符号空间 。故而非正规空间的研究主要包括居住层面 (如违建
棚户区)和就业层面 (如 “摊贩”占道经营)的研究,本文研究对象为前者。非正规居住
空间的矛盾主要围绕土地和产权展开,住户多为老年人、低收入者、农民工、新入社会的
学生族等社会群体。
近十余年来,有个遍及全球、日渐兴盛的趋势,尝试以各种 “文化”之名,开启城市
[4]
与区域 “再发展”(re-development)或 “再生”(re-generation)的新契机 。台北有关
部门也在 1990年代开始转向“文化治理”的策略,在很多城市更新、城市再开发中体
现,从原本备受诟病的 “暴力”拆迁转变为以文化为缓冲带的多元更新方式。台北宝藏岩
是一个典型的非正规居住空间,该聚落是战后台北经济高速发展、快速城市化时期,外省
老兵、城乡移民在公有土地上自力造屋的产物。本文将分析台北市推行 “文化治理”策略
的背景下,非正规空间——宝藏岩违建聚落,如何避免被 “暴力”拆迁的命运继而实现其
包容性发展的,并分析其成功因素和遗留问题,在政府治理层面、规划专业者层面、社会
援助组织和居民自身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1 台北 “文化治理”政策
1.1背景
在经济过度全球化、自由主义盛行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财富逐
渐集中在极少数资本家手中,而曾占多数的中产阶级日益萎缩,在奉行自由民主的资本主
义社会,地方保护主义兴起,反全球化初见端倪,从全球趋同转向对地方文化的挖掘与保
护。
台湾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球化后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台湾新兴
“国族主义”的建构,“本土化”、“在地文化”逐渐被重视,文化成为重要的都市治理手
段。“文化治理”这一词汇在台湾出现于2000年以后,台湾学术界关于 “文化治理”系统
性的论述主要是由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王志弘教授书写。
“解严”后的台湾,市民开始意识觉醒,都市社会运动兴起,包括反违建拆迁的居住
权保护、环境治理、史迹保存、保护 “弱势”群体权益等议题。“文化”作为一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46.珠海市城中旧村更新开发规模测算方法探析.pdf
- 147.分形视角下的深圳城市更新土地移交空间研究.pdf
- 148.多元开发主体模式选择下的长沙市历史城区改造规划策略.pdf
- 149.西安测绘东路街道空间“非正式”现象与成因探析.pdf
- 151.以农贸市场更新为契机的历史街区活力复兴.docx.pdf
- 152.杭州市存量工业空间更新的3.0模式——上城区电子机械工业功能区更新规划的探索.docx.pdf
- 153.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小城镇公园适老性规划研究——以湖南衡阳县山顶公园片区城市设计为例.pdf
- 154.转制型社区的规划与治理创新——以深圳市龙岗街道大社区规划为例.pdf
- 156.交通枢纽周边工业用地更新策略研究——以重庆金山片区更新规划为例.pdf
- 157.基于景观视觉评价的街道改造研究——以济宁市太白路为例.pdf
- 207.大城市外围环带的圈层演变脉络与空间治理路径探讨——以北京五环-六环地区为例.pdf
- 208.胶州市老城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pdf
- 209.基于老年人行为调查的社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docx.pdf
- 210.存量时代大都市边缘区品质提升路径的探讨——以松江区为例.pdf
- 211.高原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活化策略研究——以西宁市“城市双修”湟水河规划实践为例.pdf
- 214.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黄埔区部分城市设计——城市中心区传统港口更新的探索.docx.pdf
- 001.厦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策略研究.pdf
- 002.市政设施专项规划的提升与完善 ——基于杭州市规划实践的思考.pdf
- 003.深圳市综合管廊建设发展经验总结.pdf
- 004.通州老城区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策略探索.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