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VIP

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4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应用心理学 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社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是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部分,肩负重大的社会责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大学生这一群体也受到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心理问题日趋增多。 国内外大多有研究证明了自尊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它主要是作为一种缓冲焦虑的机制而对心理健康起到保护的作用。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社会行为结果进行推断和解释原因的过程。个体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究其原因都有不同倾向的归因,倾向于内控归因的个体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能控制事情的发生发展与行为的后果,倾向于外控归因的个体更相信命运、运气等因素对行为后果的影响。 韦纳认为内外控的归因影响个体的自尊水平。与外控者相比,内控者更注重自我对事件的控制能力,是社会适应的良好表现。 利用对大学生自尊与归因方式的联系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健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整体心理状态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研究自尊水平对归因方式的相关联系及其相互影响。主要包括内容: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2.1自尊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 2.2归因方式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3.1研究思路 3.1.1研究模型 3.1.2研究假设 3.2研究工具 3.3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 4.1样本的基本情况 4.2人口统计学因素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3自尊水平与归因方式的相关分析 五、结论和建议 5.1假设结论 5.2研究结果 5.3研究不足 5.4提出建议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本研究采用量表作为问卷,对杭州地区的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 采用Rosenberg的SES自尊量表,对大学生自尊水平进行测量。同时,采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MMCS,共48题,包含两个维度,针对学生的学业成就24题与人际关系24题,从这两个维度对大学生归因方式进行测量。 调查对象确定为江浙沪地区的本科大学生群体,分为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镇乡村不同群体,计划有400名大学生进行上述量表的问卷调查。 结合两个量表的数据,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同时结合人口 统计学变量,对不同自尊水平与归因方式的差异情况。 四、参考文献 [1] 赵莹, 吕勇, 吴国来. 大学生学业失败归因特点与自尊的关系.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9, 7(1): 67-70 [2] 田录梅. 不同归因方式的诱导对自尊不同学生失败后测验成绩的影响. 心理学发展与教育,2003,4 (1):62-65 [3] 王纯, 张宁.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归因方式和自尊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14 (6): 629-631 [4] 窦温暖, 王敬群, 邵淑娟. 高中生学业成绩、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与自尊的关系. 江西教育科研, 2007, 6 (3): 57-59 [5] 张晓宏. 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特点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 2006, 29 (6):1474-1476 [6] 袁莉敏, 张日. 大学生归因方式、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2): 111-115 [7] 张索玲, 张丽华.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关系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 (3): 327-329 [8] 罗钟桓, 关铁峰, 王丽敏, 王秀丽. 某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与自尊、应对、归因关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 (4): 364-368 [9] 贺小华, 张建育. 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 (1): 71 - 73 [10] 陈舜蓬, 陈美芬. 研究生归因风格极其与自尊的关系的研究. 心理科学, 2010, 33 (1): 201-203 [11] 高丽, 张向葵, 田录梅. 归因方式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状态焦虑情绪的影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18 (1): 111-113 [12] 陈娟,雷丹. 自考生自尊与归因方式关系研究.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2 (3) [13] 张妍, 张瑞娟, 许芳, 赵凌燕. 职高生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倾向的相关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14(5): 513-516 [14] Turner LA, Pickering S, J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