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教案课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间:2011年 12月 6 日 地点:上海市敬业中学 课类:安庆四校赴上海联合培训公开课 执教:黄银天 《病梅馆记》教案 教学目的 1、 感受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和要求改良社会的强烈愿 望。 2、掌握文中“绳、夭、病、复、全”等实词和“以” 、“之”等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 3、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托物言志”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手法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词语和文章的寓意。 教学方法 :点拨启发,合作探究,练习归纳,多媒体辅助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思路: 一、 说“梅” 观“梅”,导入新课。 山川草木, 构成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 也是引发灵感和哲思的源泉。 无数歌 咏树木花卉的佳作,由花木意象生发的名篇,林林总总,异彩纷呈。仅说歌咏花 中四君子之一的“梅”,就有数不清的名篇佳作, 梅花,大家见过,也学过不 少关于它的诗词,一起回忆一下。引导学生记诵咏梅的诗文名句,问: “梅”在 你的思想中是以怎样的形象存在的?或,梅在你的观念里代表何种精神? 点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 里春。”(元 王冕);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 有暗香来。”陆游: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泽东: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等等。 (引导学生想想说说,体味梅的文化意蕴与精神:不畏艰险、与众不同、 坚强、忠贞、美丽等。 ) 这说的是梅,其他山川草木花卉呢?“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往往有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拨动了思念思贤之情; “吾问养 树,得养人术”柳宗元悟得官戒之理;龚自珍,面对晚清之梅,特别是满目的病 梅,那是怎样的慨叹? 二、 诵读课文,体味作者字间文意与情怀。 1、诵读学法指导 :读准字音,断清句读,体味轻重抑扬中的情感之味。首先 听配乐范读,点拨强调,练习指正后,学生诵读实践。自由诵读(快慢不拘,大 小声皆宜,但绝不可默读) 引姚鼐语“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 只久自悟。若但能默看,那终生做外行也。 ” 集体诵读(掌握节奏、控制语调、 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 点拨练习: 1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以欹( )为美 明诏( )大号 斫( )直 遏( ) 其生气 甘受诟( )厉 多暇( )日 鬻( ) 梅 (2)注意句读标断 ①未可/明诏大号 /以绳天下之梅也 ②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 /斫直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 /以求钱也 ④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 /能/ 以其智力/为也 ⑤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 /明告鬻梅者 ⑥文人画士之祸 /之烈/至此也 (3)体味情感强烈之句,揣摩文意与情怀。同时关注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 作翻译练习。 ①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③呜呼!安得使余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三、抓住情感突破口,研习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体味情感(——无限同情,满腔悲愤。引导学生从课文找出表达悲愤情感 的语 句) 1、“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 “夭其稚枝、遏其生气”如泣如诉何其悲凉,激 起读者的共鸣。 2、皆产梅”与“梅皆病”遥相呼应,写出病梅之广、数量之多、语气之沉痛。 “文人化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更是义愤填膺;一声“呜呼”更是令人荡气回肠。 作者怎能不悲、不叹、不恨、不愤?这真是一腔悲愤寄梅中。 3、预设研习问答。 生:梅花。 师:有没有不同的见解? (多数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病梅”) 师:很好,大多数同学初步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梅”和“病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谁能够说一说这个区别? 生:“梅”是自然的,“病梅”是经过摧残的,不健康的。 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病梅的?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进行概括。 (板书:病梅产地、病因、后果;疗梅行动、决心) (对文意的较为详细的检测)(五分钟) 师:梅是怎么被弄成病态的?快速找准 6 个动词。 (生陆续找出) (板书:斫、养、删、夭、锄、遏) 师:连用这六个动词有什么效果? 生:写出了他们对梅的摧残是多么地残酷狠毒。 师:那么是谁把梅弄成了病态?“他们”指的是谁? “江浙之梅皆病”恶果的产生, 哪些人是罪魁祸首呢? 2 明确: ① 文人画士――品梅标准:曲→欹→疏 ② 鬻梅者――摧残梅花:斫→养→删→夭→锄→遏 生:文人画士 师:他们并没有种植梅,为什么说是他们在摧残梅呢? 生:他们用自己的标准引诱养梅的人去摧残梅。 (此问希望学生能最终理解文人画士或有些人品梅的标准) 师: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情况,作者的表现是什么?找出三个动词。 生自由回答,师板书。 (板书:泣、疗、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