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工匠精神对话过程体系模型——基于德胜洋楼公司的案例研究(二).pdf

构建工匠精神对话过程体系模型——基于德胜洋楼公司的案例研究(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工匠精神对话过程体系模型 构建工匠精神对话过程体系模型 构建工匠精神对话过程体系模型构建工匠精神对话过程体系模型 ——基于德胜洋楼公司的案例研究——基于德胜洋楼公司的案例研究((二二)) ————基于德胜洋楼公司的案例研究基于德胜洋楼公司的案例研究 ((二二)) 2019年 01月 08 日 其次,文本制造者、文本体裁以及文本与对话连接方式的共同作用,将工匠精神嵌入到组 织的对话体系(情境)之中。再次,组织不断扩展对话的深度与广度,延展其自上而下、由 内到外的影响力,通过对话内在的结构,加强支持性的对话,最终达成培育企业工匠精神 的目的(Phillips et al.,2004)。在情境创造过程中,企业主要通过对话体系唤起企业 员工情绪(情感修辞)、理性计算(认知修辞)、社会规范和习俗等(规范修辞)这三类共鸣, 以使员工嵌入到文本中,加速制度化形成进程,促使工匠精神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传承更深远。 2.3 理论框架 基于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对话和修辞理论两种制度化的观点是相辅相成:制度化是管理 实践在组织中从个体到组织的跨层面扩散过程,其内在机制是通过不同群体的对话,唤起 组织整体对管理实践的认同(贾良定等,2015)。一方面,制度对话理论主要揭示了个体的 思想、认知、行为到组织的行为规范的具体过程,强调了语言在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而修辞理论则阐明在说服过程中“对话”、“语言”对个人情感、认知和价值观的作 用,从而进一步探明了组织制度化的“黑箱”。 关于工匠精神,对该构念研究多集中于个体层面,鲜有对组织制度层面的刻画,且尚未对 其制度化机制进行系统揭示。本研究尝试整合两种制度化理论,在综合考虑组织内外部环 境、技术、政策、制度因素,以及对话体系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挖掘工匠行为,到形 成工匠精神的文本,并构建工匠精神的对话体系,使匠艺、匠心的认知和能力在更大范围 内产生影响,形成匠气,最终凝结成组织的匠魂,形成企业的制度和规范(详见图 1)。 图 1 理论分析框架 3 3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 33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及案例选择 本研究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探析企业培育工匠文化的过程、机制。一方面,因为案例研究 范式的归纳逻辑适用于构建理论,回答“如何”、“怎么样”(“How”)以及为什么 (“Why”)的问题(Eisenhardt,1989;Yin,2013);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2012)也指 出,当研究者探讨的是实际生活现象,不是几分钟的实验或变量控制就能完成时,是使用 案例研究的最佳时机。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有别于传统工匠精神,也与日德等国的匠人精 神、“空寂”的职人精神(彭宇,汪燕翎,2017)有所不同,我国企业如何塑造工匠精神是 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亟待总结的现实的问题,需要研究者沉浸到现象中(Deep Immersion in Phenomena,Eisenhardt,2016),来探讨管理现象的具体机制。另一方面,单案例一 般用于极端案例的研究,其优势在于可对单个情境进行深入的剖析与详尽的说明。并且, 故事性强又引人入胜,带来不同寻常的新见解和启发性(毛基业,陈诚,2017)。“浓”描 述有助于挖掘典型案例中培育工匠精神的示范性举措,总结出隐藏在管理问题背后的法则,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构建理论的普适性,但对工匠精神培育、塑造具有较大的启发作用 和借鉴意义。 选择德胜洋楼公司进行单案例研究,是遵循理论抽样的准则(Eisenhardt Graebner, 2007),兼顾了案例的典型性及研究数据的可获得性。首先,德胜洋楼的管理创新颇具中 国本土特色。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认为,真正代表中国管理创新的不是华为、海尔、联想, 而是德胜洋楼(刘祯,2012),并在全球推广德胜洋楼公司的《德胜员工守则》。日本名城 大学河田信教授也将德胜洋楼作为中国文化属性的典型代表,指导博士生进行研究(王育 琨,2011)。其次,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3****99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