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营利组织转型社会企业的策略选择:非营利组织转型社会企业的策略选择: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比较案例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比较案例
非营利组织转型社会企业的策略选择非营利组织转型社会企业的策略选择::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比较案例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比较案例
研究(研究 (中中))
研究研究 ((中中))
2018年 08月 20 日
(三)理论框架——社会交换理论
1.社会交换理论概述
社会交换理论是一门融功能主义文化人类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及功利主义经济学于一体
的综合性学科理论,产生于 20世纪中期的美国,乔治·霍曼斯是该理论的创始人。布劳
作为代表人物将社会交换理论从微观社会结构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发展至宏观社会结
构的群体间的间接交往。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群体之间交往与个人之间交往有一些相同点:首先,群体之间的交往
也受报酬追求的支配。其次,群体之间的交往也经历了“吸引——竞争——分化——整合”
的过程,即群体在向可能的交往者表现出吸引力方面进行竞争,通过竞争,平衡的或不平
衡的交换关系将会出现。如果群体间的交换是平衡的,就会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是
不平衡的,就会出现地位和权力的分化。当某一群体取得权力地位并与其他群体建立依从
关系而且能有效地控制从属群体时,一个更大的整体也就形成了。最后,人际交换中的公
平性原则同样适用于群体间的交换,宏观结构的交换需要某种机制来进行传递。
综上所述,社会交换是以报酬为指导的基于平等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行为。能够对不同群体
的关系互动作细致的诠释。
2.非营利组织与市场、受众之间互动交换过程分析
社会交换理论可以被用于研究非营利组织。有学者将其作为视角对非营利组织与受益对象
的关系进行研究(李姿姿,2004),也有用于研究非营利组织与捐赠者之间的关系互动
(Borzaga,2000),以及非营利组织与名人的互动策略(陈小英,2017)。
本研究试图挖掘非营利组织、受益群体和市场之间的交换关系。以非营利组织与受益对象
二者所进行的交换行为而言,是非营利组织无偿提供产品和服务去帮助受益对象,受益对
象则回报以精神满足、荣誉及自我实现等非物质性报酬。这种不平等的交换推动非营利组
织在此交换过程中获取权力,二者形成一个更大的整体,构成一个社会子系统。
此社会子系统同市场所进行的交换行为则是建立在价格机制这一共同价值的平等交换。从
市场需求角度来看,非营利组织与受益对象构成的社会子系统提供给市场所需求的产品与
生产力,市场则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提供相应的报酬资源。它们之间的交换关系可以如图
1 所示。
3.产品价值与生产力的界定
具有价值的产品和生产力通过价格机制成为市场需求的一部分。为进一步探究非营利组织
与受益对象组成的社会子系统同市场的互动,对其内容进行界定是极其必要的。
(1)产品价值。马克思认为产品既有社会属性的一面,又有经济属性的一面。从产品利
益理论来看,Young与 Dennis(2003)认为驱动顾客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是其价值期望,而
利益则是产品价值的显性表现。从产品价值理论来看,Christopher(1982)认为价值是
顾客愿意为产品提供物支付的价格,此价格作为交换接收到一系列经济、技术、服务和社
会利益。产品的价值可划为经济的与非经济的。白长虹(2001)认为产品内含的经济价值
包括性能、可靠性、技术与价格,非经济价值则包括品牌名称、风格、包装等。笔者将本
文的产品价值限定于产品的经济价值,即能够被价格机制所规范的价值。
(2)生产力。传统的三因素论认为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构成(张昆仑,
1988)。二因素论者则认为生产力由劳动者与劳动资料构成。在生产力的概念中,只能包
括人与生产工具(于光远,1987)。多因素论则认为生产力由劳动者、生产工具、材料、
设施、科学、技术、生产信息、现代教育与生产管理等因素构成(袁志华,1988)。笔者
将本文的生产力限定于劳动者,具体到非营利组织与受益对象构成的社会子系统内,即为
具有劳动力的受益对象。
由此可以具体地根据非营利组织生产的产品的经济价值和受益对象是否具有劳动力两个维
度对转型前的非营利组织进行分类,构建非营利组织“四象限”模型(见图2)。需要说
明的是,“有无产品经济价值和劳动力市场价值”主要是相对于同类型的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对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比分析.pdf
- 盾安集团:融资碰壁与绝地逢生.pdf
- 多规融合的实施管理机制研究——以珠海实践为例(上).pdf
- 多规融合的实施管理机制研究——以珠海实践为例(下).pdf
- 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路径与启示——以新加坡为例(上).pdf
- 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路径与启示——以新加坡为例(下).pdf
- 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路径与启示——以新加坡为例(中).pdf
- 多维绩效考核、中国式政府竞争与地方税收征管(二).pdf
- 多维绩效考核、中国式政府竞争与地方税收征管(三).pdf
- 多维绩效考核、中国式政府竞争与地方税收征管(四).pdf
- 非正式问责、组织学习与政策执行:J市政府职能转变综合改革的案例研究(上).pdf
- 非正式问责、组织学习与政策执行:J市政府职能转变综合改革的案例研究(下).pdf
- 非正式问责、组织学习与政策执行:J市政府职能转变综合改革的案例研究(中).pdf
- 非正式问责、组织学习与政策执行:J市政府职能转变综合改革的案例研究+(上).pdf
- 非正式问责、组织学习与政策执行:J市政府职能转变综合改革的案例研究+(中).pdf
- 非洲职业教育的新发展——非盟《促进青年就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大陆战略》解析(上).pdf
- 菲律宾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主要实践及其启示(二).pdf
- 菲律宾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主要实践及其启示(三).pdf
- 菲律宾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主要实践及其启示(一).pdf
- 菲律宾主权养老基金:制度建设与投资之道(上).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