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生丝对外贸易的变迁看缫丝业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docxVIP

从中国生丝对外贸易的变迁看缫丝业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国生丝对外贸易的变迁看桀丝 业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 二、中国现代绿丝业的产生和发 展 生丝的对外贸易,是整个中国丝业经济的 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生丝的出口,对中国丝 业中资本主义的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中 国现代蕖丝厂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存 在和发展的?它所走的, 又是什么样的道路? 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生丝对外贸易的条件和 背景。 但是历史又往往不像人们所设想的那么 笔直和简单。在历史悠久和幅员广袤的中国, 具体到中国现代缥丝 工业 的产生和发展 上,就不是如人们所设想的那样只有一个固 定的同一途径和模式。 我们在下面选取的两 家丝厂:上海第一家丝厂公和永和广东第一 家同时也是全国第一家丝厂继昌隆, 就有两 个不同的产生和发展的途径和模式。 不同途 径和模式的产生,当然有各自不同的条件。 但毫无疑问,它们同时又恰恰来源于当时历 史背景和时代环境的同一。 公和永之例 1882年出现的公和永丝厂,是上海第一家华 商象丝厂。这家丝厂的创办者黄佐卿,是一 个在外国人中间被称为“祥记”的浙江籍 丝商。根据我们在上一节所说的情况,这个 “祥记”可能就是为外国洋行经纪生丝出 口的丝号名称。他不但是这个丝号的老板, 而且是经营生丝出口的“丝行的一个领袖。” 还有人说,他最初是经营土丝出口的丝栈主, “祥记”是丝栈的名称。后来当上了公和洋 行的买办,随后又开设了丝厂,“为了在生 产经营过程中获得治外法权的庇护”, 又挂 上了他所在“洋行的牌子”。这些说法虽未 注明资料来源,但看来是可信的,因为后来 的丝厂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为洋行的生丝出口服务的买办、 包括和洋行 出口生丝联系密切的丝商, 是上海现代象丝 工厂创办和主持者的一个重要支柱。 翻开上 海象丝厂的工厂名录,就可以看出:丝厂之 由买办或丝号商人创办或来自他们的投资,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这个 圈子里的人物之投身于丝厂者, 和黄佐卿同 为一代的就有吴少卿之于上海瑞纶: 杨信之 之于上海延昌恒,苏州延昌永;沈志云、吴 少圃之于乾康;祝大椿之于上海源昌、无锡 源康和乾元;王一亭、朱葆三之于上海绢丝; 以及唐茂枝、徐润之于烟台IT丝局和周廷弼 之于无锡裕昌丝厂。)。到了 20世纪之初, 则有沈职芳之于上海振纶等四家丝厂; 顾敬 斋之于上海乾康等两家丝厂;吴子敬之于上 海协和等四家丝厂;王亦梅之于上海永康丝 厂;薛南溟之于上海永泰丝厂;张幼山之于 上海同协祥丝厂以及上海日商 台湾 银行 买办武棣森之于上海纶华丝厂丝厂茧业总 公所》,见〈〈中国经济史 研究?, 1986年第 2期,页67-68。)。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 这种情形,仍然继续存在。法国信孚洋行买 办薛浩峰与人伙开三家丝厂; 美国美信洋行 买办黄吉文自营两家丝厂; 英国公安洋行买 办邱敏庭自营一家丝厂, 又与人伙开三家丝 厂;达昌洋行买办陆润菰、新时昌洋行买办 杨季良、安利洋行买办吴登瀛都各自独营一 家丝厂。这些丝厂的经营者,既是洋行买办, 又是兼营丝号的经纪人。像 30年代上海着 名的制丝业者史和声、朱静庵、丁汶霖、吴 松岩、倪钦章、夏春樵等,均莫不一面经营 丝号,一面兼任洋行买办。在兼营丝号的买 办中,有不少是丝行的领袖。例如在上海丝 厂茧业总公所第一、二两届董事会的 13名 成员中,有6名是洋行买办。总董总理和坐 办的职位,全为买办所占据丝厂茧业总公 所》,见《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2期, 页 67。)。 在上述30多家买办兴办的缓丝厂中,包括 黄佐卿的公和永在内,至少有五家是打着他 们所在的洋行招牌创办起来的。 这说明洋行 买办兴办工厂最初依赖洋行势力的普遍。 然 而在另一方面,它又揭示了独立发展民族工 业的前景。黄佐卿的公和永,就是一个证明。 公和永开办之初,资本十万两,有丝车一百 部。厂内设备完全来自国外,“指导厂务” 的工程师,也延请外籍人员担任。最初五年 局面尚未打开,营业不振。1887年以后,机 象丝在法国市场打开销路,营业得以复振。 1892年一年中,旧厂扩充与新厂增设,同时 并进。先是收旧厂丝车增至 442部,其后又 在杨树浦增设新祥象丝厂,有丝车 416部, 合起来将近千部,形成为一个拥有资本 30 万两、职工千人的大企业。 在象丝业中站稳以后,他又努力扩大地盘, 一方面由象丝业扩大到棉纺织,附股于上海 的外商棉纺织厂,一方面由上海扩大到武汉, 先是在汉口设立丝行, 后又打算接办张之洞 在武昌创设的湖北象丝局。事虽未成,但从 中可以看出这位“丝行领袖”的经济实力。 他的声望日隆,被人们称誉为“采用外国机 器进行缓丝与棉织方面”的“最积极和先 进人物之一。” 然而,就上海一般丝厂的主持者而言,黄佐 卿的情况,又是一个例外。以为有了黄佐卿 这个例子,便认定象丝业中的民族资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