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魏晋人学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魏晋人学”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魏晋人学
自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汉王朝的思想原则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为准则。
儒家思想虽然并不否认人的个体性,但主张群体、社会无限地高于个体,因而实际上,人的个体性在汉代是受到极大压抑的。
到东汉,儒学日趋神秘化、烦琐化、教条化和虚伪化,加之社会的动荡不安与儒家所讲的王道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对儒学的信仰逐渐产生动摇。
汉末魏初,名、法、道、墨等诸家相继而起,打破了两汉经学一统天下的状况,形成百家之学再次复兴的局面。
这为魏晋时期的思想解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魏晋时期的人学思想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即重视人的个体存在,强调人格的自由和独立。
魏晋时期人学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重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物品评问题。
在汉代,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品评人物、选拔官吏主要以德行为标准。
随着儒家思想的一步步虚伪化,所谓“察举”、“征辟”逐渐为“以族举德”、“以位名贤”所替代。
到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豪强竞争,汉代以虚伪的沽名钓誉的仁孝德行为标准的选拔察举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明确提出“唯才是举”,主张“取士勿废偏短”,“举贤勿拘品行”。
这对当时的人物品评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人们在评论人物时,把才能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物品评也逐渐地由具体的人物评论发展到抽象标准和原则的讨论。
刘劭的《人物志》是这一时期人物品评的代表作。
在《人物志》中,刘劭综合名、法、儒、道诸家思想,从多角度、多方而提出人物评价的标准,刘劭以“平淡无味”解释“中和之质”,已见魏晋玄学援道入儒端绪。
后来,钟会等人对人性问题进行了更为抽象的讨论。
钟会汇集当时主要观点,着《四本论》。
关于人物品评的讨论后来被玄学所讨论的本末,体用、有无、名教和自然等问题冲淡,但仍或有涉及,如嵇康对“明胆”的分析,葛洪“仁可时废,明不可无”的思想等等,都是人物品评问题的延续。
第二,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早在先秦,孔子就提出正名理论,强调礼乐教化。
而老子则提倡无为,主张天道自然。
在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进一步把孔子的正名理论强化为纲常名教。
虽然汉代也有王充等思想家强调自然无为,但总的来讲,名教对人们的束缚力是非常大的。
随着人们对儒学信仰的动摇,名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低。
到魏晋时期,庄老之学的复兴,使名教与自然的矛盾更尖锐起来。
一方面,玄学追求自然,崇尚个体人格的独立,对名教形成更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义离不开名教。
因此,如何解决名教与自然的矛盾,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当时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在玄学初期,人们主要是想调和儒道。
夏侯玄提出“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
认为圣人的教化是符合自然的。
王弼进步主张“名教本于无为”,认为圣人“因俗立制,以达其礼”即可使人各安其位。
在“自然为本”的基础上调和儒道。
王弼的思想,使名教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但并未能使二者统一。
随着崇尚自然思潮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司马氏集团使名
教更加虚伪化,阮籍和嵇康等人明确主张名教与自然的对立,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
这对于反对名教束缚人性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后果,被玄学末流借以为肆情纵欲的根据,使得“砥砺之风弥以陵迟”,严重地威胁到封建社会的秩序。
为此,裴頠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立场出发,主张名教不可废。
乐广也认为“名教中自有乐地,何必乃尔。”
试图在名教的基础上调和名教与自然的矛盾最后,郭象提出名教即自然、自然即名教的主张,把君臣上下、尊卑贵贱、仁义礼法都看作是“天理自然”。
认为“任自然”也就是“任名教”,倡名教也就是顺自然。
把名教与自然相等同,既适应了玄学崇尚自然的思想,又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找到了理论根据。
第三,理想人格问题。
与玄学崇尚自然无为相关,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多把自然无为做为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内容。
刘劭在《人物志》中就已用“无为”解释“中和之质”和“中庸之德”,认为“中庸之德,其质无名”,“中和之质”,平淡无味,故能调和五材、变化应节。
王弼从玄学本体论角度,提出“圣人体无”。
虽然认为老子不及圣人,但其所讲的圣人已是玄学化了。
圣人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所以,心不乱而物性自得。
因此建德者要因物自然,不立不施。
如果说刘劭、王弼讲自然无为还是要无所不为的话,那么阮籍提出不以人物为事则是为了纯粹的精神逍遥。
阮籍以“逍遥浮弋”做为其人生理想,认为只有不以人物为事而以天地为敌,才能“直驰鹜乎太始之中,而休息乎无为之宫”,逍遥浮弋,与道俱成。
郭象也同样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pptx
- 语文古诗:渔家傲和苏幕遮的对比.ppt VIP
- 煤灰分的测定.ppt VIP
- 《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学习任务设计方案6实训室照明电路的安装学习任务设计方案.doc VIP
- 2024年1月浙江省高三普通高校招生方向性测试物理试题卷含答案.pdf VIP
- 1.3《闪亮的坐标—劳模王进喜》获奖课件.pptx VIP
- 液化石油气管理人员安全考核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第九讲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之合理膳食篇.docx VIP
- 中国的商业与货币经济 (2).pptx
-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测试指引亚麻-农业部植物新品种.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