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安五中 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案
课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课型
自读课
课时
1课时
设计者
周广平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诵读诗词,读出诗歌的节奏,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品味与赏析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
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
品析语言,赏析意境
学 习 过 程
个性补改
【环节一】赏读入境、夯实基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诗是凝练的语言,诗是精美的画卷,诗是崇高的思想,诗是朴素的哲理,诗是很多很多……走进诗歌的世界,你的灵魂将得到升华;走进诗歌的天堂,你将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打开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的无限天地。
二、预习与交流
(一)文学常识:
1.常建
常建(708-765),生卒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和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常建诗集》三卷和《常建集》两卷。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全唐诗》,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和隐逸的情怀。
解题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题: 题咏
题咏破山寺后禅院:题咏破山寺及它后面的禅院
这是一首题壁诗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qū)径/通/幽处,禅(chán)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kōng)/人心。
万籁(lài)/此/都寂,但余/钟磬(qìng)/音。
【环节二】悟读品味、理解内容
一、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地为“丛林”,此有称颂禅院之意。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漫步山林,进入古寺。 旭日初升照耀着山上的树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幽:幽静。禅房:僧人住的房舍。
竹林掩映着曲折的小路,蜿蜒着通向林子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万籁:各种声响。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但余:只留下。
钟磬: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二、明确意象,体会意境
1.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光、鸟、潭影、钟磬音
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清幽宁静 静谧祥和 空寂静默
【环节三】精读积累,赏析语言
一、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赏析:“清晨”“古寺”两词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古寺”“高林”“清晨”“初日”这四个意象时空并驭,共同营造了清幽的禅境:旭日初升,光照古木,古寺掩映,心旷神怡。动词“入”“照”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二、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赏析: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 以静显静,写出了古寺的幽深、清寂。 “深”字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暗示此处少有人来,营造了“空灵”的意境,与后文的“空人心”相照应,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2.“曲径通幽处”有的版本用“竹径”课文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在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它们所表达的意境不相同:“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写实,体现了南方的风物,从律诗的对仗来开,“竹径”对“禅房”比“曲径”更为工整;“曲”表示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多,景致深,更能突出环境的幽静,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引人入胜,容易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3.颔联美在何处?蕴含一个成语,指出来并加以解释
颔联美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诗句表现了诗人修行环境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欣赏之情。
成语:曲径通幽。意思是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开满鲜花的小路》-语文二年级下册.doc
- 5.3.2命题、定理、证明 教学设计 林丹慧-数学七年级下册.docx
-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林丹慧-数学七年级下册.docx
- 8时间的脚印 教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
- 9-1-英语八年级下册.doc
- 2017春人教版()英语三下Unit 3 《After School Activities》全单元教案-英语三年级下册.doc
- 2017春人教版()英语三下Unit 5 《Family Activities》全单元教案-英语三年级下册.doc
- 2017春人教版()英语三下Unit 6《My Home》全单元教案-英语三年级下册.doc
- 标题的含义与作用-教学设计-语文九年级下册.doc
- 泊秦淮 教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
最近下载
- 《城市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技术标准》.pdf VIP
- 《深度访谈专题》课件.ppt VIP
- 体育赛事大型马拉松活动品牌推广赞助方案【体育赛事】【品牌推广】【ppt策划活动方案】.pptx VIP
- 风电进场道路清障施工方案.docx VIP
- 7《植物和我们》(课件)2025科学三年级上册粤教粤科版.ppt
- 《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解读PPT.pptx VIP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件.ppt VIP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河东区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答案解析.pdf VIP
- 2020 KDOQI 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营养指南.docx VIP
- 《成本会计学》实训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参考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