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琵 琶 行 白居易
课型:
新授课 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文中序言,掌握重要文言知识点;品读文本,把握本文的叙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语言;通过朗诵,体验作品;在合作讨论的鉴赏过程中,培养对诗歌的优雅审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析琵琶女的出场艺术,初步感受琵琶女的形象。
三、教学重点:
品析琵琶女的出场艺术,初步感受琵琶女的形象。
四、教学难点:
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体会失意者的情感,接受悲剧美的陶冶,丰富情感。
五、教学方法:
美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导学案、教材、拓展练习题。
七、教学过程:
【读一读】
1.首先自由朗读,读出情感和诗意。
2.其次找学生读,并互相点评优缺点。
3.学生讨论探讨哪句该平缓?哪句该高亢?
4.最后,老师示范朗读。
【析一析】
1.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
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
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2.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 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 见人再闻声。
第二节是重点精彩段落,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的情形和音乐的变化。
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练一练】
1.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B ??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清代人方扶南把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阅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分析这两首诗描写音乐的手法。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3.听一段音乐,请学生作诗歌描写,并上台展示,老师做点评。
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
八、作业布置
1.朗诵《琵琶行》体会作者情感。
九、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本文学习主体为高一学生,本文是作者在被贬官的特殊时期偶遇琵琶女,借由琵琶女的音乐传达内心的凄凉落寞之感,进而得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这样一篇佳作,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可读出韵律,但难以走进作者的心灵。同时文章中对音乐的描写生动形象,若不细细鉴赏,学生很难体会诗歌对音乐描写的各种手法。
为了解决学生阅读隔靴搔痒的感觉,课前让同学们上网查阅相关背景以及白居易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真正走进作者。文中对音乐的描写多用比喻、通感,把视觉听觉相结合,同时又通过侧面衬托,强调琵琶女技艺高超,音乐美妙动人。很多同学的理解只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层面,这既是本科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文章语言优美、音节和谐,富有诗情画意。这一特点会让学生对教学的过程充满了期待,有利教学。
效果分析
《琵琶行》 是白居易乐府诗歌的代表作品,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对人才的压抑,主题深刻。我讲授 《琵琶行》 把重点放在音乐描写上, 通过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结合琵琶女和作者的身世,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及听众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琵琶女第二次弹奏的乐曲旋律是本次授课的重点。
乐曲的之变化符合歌女和诗人回首往事慨叹现实的感受变化,所以这段乐曲也是两位沦落人的共鸣曲。琵琶女以琴声为心声是以自 己的身世为根本,白居易解读琵琶声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_《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 高中体育与健康_体操技巧之鱼跃前滚翻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体育与健康_体操技巧之鱼跃前滚翻教学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体育与健康_武术健身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体育与健康_武术健身操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体育与健康_篮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体育与健康_篮球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1)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数学_和角公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琵琶行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 高中信息技术_4.5递归算法与递归程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信息技术_4.5递归算法与递归程序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地理_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地理_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地理_自然灾害——台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地理_自然灾害——台风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_目标与取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_目标与取舍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思想政治_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