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这节课是阐述中国画创新与继承,所以必须要介绍西方绘画对中国画的影响,所以复习第二单元的中西美术比较是很必要的。接下来就是针对中国画变革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因素展开教学,然后就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两个艺术类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其各自的特点,紧接着再根据所学内容对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最后总结提升创新与继承将引领中国画走向更高的艺术境界。
美 术 教 案
课题名称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课 型
新 授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高 一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 明白中国画的分类;
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历史背景;
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不同主张的特点
⒉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画的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中西融合”和“借古开今”画家作品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对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用具
课件、多媒体、课本
板 书 设 计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一、中国画的分类
二、历史背景
三、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1、中西融合: 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
2、借古开今: 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
过 程
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
以连续三个问题导入
备学生:为什么不能抛弃?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处于世界之林的骄傲,是我们血脉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的底蕴。
进入正题
备学生:为什么要创新?
振兴民族,救国救难的需要。
相同的背景,不同的主张。
主张中西融合的原因及代表画家
重点讲述徐悲鸿作品
挖掘深度,联系现实。
重点讲林风眠作品
拓展思路,打开思路。
学练结合,及时检测
过渡到另一派
借古开今的主张及代表画家
突出花鸟和山水的创新
重点讲齐白石作品
分析继承和创新两方面
及时总结
强调新的风格特点
知识总结
思考讨论
升华思想
对未来的担心和期望。
问题首位结合。
对整节课进行升华提炼。
轻松结束,懂得感悟。
导入:
同学们是否知道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国粹是什么?
中国画、中医、京剧。
那同学们又是否知道中国画按题材分为几种?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那西方绘画与我国传统的文人画又有什么主要区别?
西方:重结构、明暗、体积、光色、比例、透视
中国画:重笔墨、线、形神兼备、诗书画印一体、留白
我们可以说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成就了中国画独有的特点,那面对新时期的中国画又将面临怎样的抉择?
是抛弃还是创新与继承?
创新与继承
如果你是一位美术家又将对传统的中国画做怎样的创新与继承?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老前辈们对传统的中国画做了哪些努力?
新授: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要想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就得先了解那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20世纪初在中国封建社会解体、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背景下,掀起了反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来改变中国的贫穷与落后。表现在美术领域就出现了“洋为中用,中西融合”的主张。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主张对传统文化深入研究,结合时代精神创新的“借古开今”者。
在了解了历史背景后,我们就先来看看“中西融合”的主张特点。
中西融合:
20世纪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一批留学日本、欧美的画家主张借鉴西方绘画,来变革中国的传统绘画,从而开拓出“洋为中用,中西融合”的创新之路。而在这方面成就最高的当数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三位。
徐悲鸿我们并不陌生,他以画马而著称,但今天我们不看马只看人,看看他在人物画方面所做的创新。
对比左右两幅作品,说出徐悲鸿所画人物与传统人物画的区别。
更像、有背景、有颜色、没有了诗书画印。
特点总结:写实水墨结合,重形求神。
下面我们再来看他的另一幅作品《愚公移山》,通过下面的素描稿我们很清楚的知道他把西方绘画中的什么融入到中国传统绘画中?
明暗 结构 色彩
说一说《愚公移山》的故事。
这幅作品有什么历史意义吗?
当时中国正处在抗日最艰苦的阶段,为了坚定抗日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们争取最后的胜利而创作了这幅作品。
这幅作品对我们又有着什么现实意义吗?
在明白了徐悲鸿的作品后,我们再来分析蒋兆和的人物画。
《流民图》是蒋兆和的重要作品,不难看出他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是不是和徐悲鸿的很相似啊,也是把明暗结构纳入中国传统的绘画之中,也同样比较真实生动。
特点总结:形象真实,明暗结构处理
上面说的都是人物画,那山水画又有什么样的创新呢?接下来我们走进林风眠的作品。
对比左边的传统山水画,林风眠的山水画作品又有哪些创新?
(提示: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有着传统的绘画程序,讲究笔墨与皴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美术_发现美的形象之延时摄影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美术_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美术_战争与和平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英语_The World's Top ten Languages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The World's Top ten Languages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英语_Wildlife protection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3).doc
- 高中英语_Wildlife protection教学课件设计(精选3).ppt
- 高中语文_荷花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荷花淀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音乐_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美术_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英语_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英语_Unit3 Computers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高中英语_Unit3 Computers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 高中语文_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高中语文_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 高中语文_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3).doc
- 高中语文_氓教学课件设计(精选3).ppt
- 高中语文_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