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温病学总结(终结版).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温病的发展:萌芽阶段——战国至晋唐时期 成长阶段——宋金元时期 形成阶段——明清时期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又可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被誉为“温热大师”,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体系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立湿热病专论。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着《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一章 温病的概念 一、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二、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三、范围: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 《温病条辨》 1、温热类温病: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暑燥疫治疗应以清热保津为原则 2、湿热类温病:湿温、暑湿、伏暑、湿热疫、霍乱治疗重在化湿透热。 3、根据发病初起见证分类: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4、命名:根据季节分:春温、秋燥、冬温;以四时主气分:风温、暑湿、湿温、秋燥:按发病特点:大头瘟、烂喉痧等(可能多选)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一、病因:感受了外来的温邪 1、温邪的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2、各种温邪的致病特点: 1)风热病邪: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2)暑热病邪: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3)湿热病邪: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4)燥热病邪:病变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 5)温热病邪:邪气内伏,热自里发;里热内迫特性显著;易耗伤阴液 6)温毒病邪:攻窜流走;蕴结壅滞 7)疠气病邪:致病力强;传染性强;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二、发病因素:体质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三、感邪途径:从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 四、发病类型: 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鉴别表 分类 鉴别点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发病 感邪即发,病发于表 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 症候特点 初期见发热微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等肺卫表热证 初期即见高热,烦渴,尿赤,舌红苔黄,或昏谵,舌绛无苔等气、营分里热证 病机传变 由表入里,由轻到重,逐步发展 由里外达,或进一步内陷深入 病势 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治疗得法易愈 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伏邪透尽方愈 初起治则 以解表透邪为主 以清泄里热为主 第三章 温病的辨证 一、辨证内容:以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理论核心 二、卫气营血辨证(叶天士创立) 卫气营血辨证表 证型 病理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备注 卫 邪郁卫表 肺气失宣 发热,微恶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发热,微恶寒,口微渴 气 里热蒸迫 热炽津伤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可喜饮冷,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气分证的病变范围广泛,以阳明热盛为多见 营 营热阴伤 扰神窜络 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 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血 动血耗血 瘀热内阻 身灼热,躁扰不安,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身灼热,斑疹,急性多部位、多窍道出血,舌质深绛 三、三焦辨证(吴鞠通倡导) 三焦辨证表 证型 病理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邪在上焦 邪袭肺卫 卫受邪郁 肺气失宣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微渴,咳嗽,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邪热壅肺 邪热壅肺 肺气闭郁 身热,汗出,口渴,咳嗽,气喘,苔黄,脉数 身热,咳喘,苔黄 湿热阻肺 卫受湿遏 肺气失宣 恶寒重,发热轻,或午后发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胸闷无汗,咳嗽,咽痛,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濡缓 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邪陷心包 温邪内陷 阻闭包络 舌质红绛,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 神昏,肢厥,舌质红绛 湿蒙心包 湿热酿痰 蒙蔽心包 表情淡漠,神识痴呆,时昏时醒,舌红绛,苔垢腻 时昏时醒,舌红绛,苔垢腻 邪在中焦 阳明热炽 邪热入胃 里热蒸迫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面目红赤,汗出

文档评论(0)

139****19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