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
1.反复朗读本首词,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3.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古往今来,很多诗人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你能背一些咏月的诗词吗? (预习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枫桥夜泊》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 —— 《水
调歌头》。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
【教学提示】
可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 ,引导学生注重课文内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 —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
修并称 “ 欧苏 ”,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诗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 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 “ 苏辛 ”。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 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代
了写词的过程: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
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以前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
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 (1074 年 )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个愿望仍无法实
现。熙宁九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教学提示】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按字数的多少大致能够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有词牌,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有严格的字数和平仄要求,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词的内容一般分为上、下片或上、下阕。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把握节奏
1.初读文本,借助工具书梳理字词。
2.教师范读或播放范读音频,学生模仿着读,并在朗读中把握朗读节奏。
节奏划分
明月 /几时有?把酒 /问 /青天。不知 / 天上宫阙,今夕 /是 /何年。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 / 琼楼
玉宇,高处 /不胜寒。起舞 /弄 /清影,何似 /在人间。 转 / 朱阁,低 /绮户,照 /无眠。不应 /有恨,
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 /有/悲欢离合,月 / 有 /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但愿 / 人长久,千里 / 共婵
娟。
目标导学三: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 小序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和原因。时值中秋佳节,月圆之夜,所以写月,古人
见月思乡思亲,苏轼亦然,所以写此作来怀念自己的弟弟。
2.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什么?
明确: 上阕:写月下饮酒 (写景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 (抒情 ) ,由感伤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3.上阕写到月宫境界, 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理状态,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心态呢?请结合下面提示做简要分析。
提示: 写作该词时,苏轼正被贬密州任知州。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一再遭贬。其时,
他和弟弟苏辙 (即子由 )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
明确: 他写这首词时正政治失意,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充塞胸怀,由此,才写出幻
想中的天上宫阙,幻想超脱尘世。
4.为什么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反映了他矛盾的心理?他
最终是否选择了乘风归去?
明确: 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显现出了他的矛盾心
理。但矛盾的最终结果是回到现实,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便说明他最终选择了入世。
5.下阕写月光引起作者的无眠,作者为什么会“无眠”?作者在此处的“无眠”是否还有深刻含义?
明确: 文章在小序中便说 “ 怀子由 ”,这“ 无眠 ”正是因怀念亲人而起。而 “无眠 ”一词
在此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即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6.请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两句。
明确: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
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以最开放的心胸慨然面对一
切,这种精神,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任务三尝试创作》教案1.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任务三尝试创作》教案2.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任务三尝试创作》教案3.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任务二自由朗诵》3.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任务二自由朗诵》教案0.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任务二自由朗诵》教案1.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任务二自由朗诵》教案3.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教案0.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0.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0.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2.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20.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4.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6.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7.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8.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1.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5.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6.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7.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