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吴均到初唐四杰看边塞诗简变
南朝时期的诗歌除了占据主流的山水诗、宫体诗之外 , 还出
现了描写边塞战争相关题材的诗作 , 尽管写作的人数不多 , 成就 也不高 , 但是可以看作隋唐边塞诗的发展源头。在这些作家中 , 吴均的边塞诗最具有代表性 ,可以说, 吴均是南朝时代唯一有过 边塞、战争生活体验的诗人 , 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边塞 诗人。
吴均(469-520), 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 )人。家世寒 微, 梁武帝天监二年 (503), 柳恽为吴兴太守 ,召之为主簿 ,赋诗酬 唱,后入建安王萧伟府中为记室。天监二年回建康 ,授奉朝请 ,吴 均私撰南齐史 《齐春秋》 , 遭梁武帝所责 , 后又召吴均参与编订历 代通史,在普通元年病卒 ,终年五十二岁。 《梁书#8226;吴均传》 称其“文体清拔有古气 , 好事者或效之 , 谓为吴均体”。
吴均的边塞诗以建功立业、忠君报国为主要思想 , 在诗中多 有体现 , 如《边城将》其四 : 诗中吴均着意追求现世的功勋业绩 , 而“不要身后名” ; 又如《结客少年场》中所突出的建功立业的 理想。南朝是个门阀士族专权的时代 , 吴均诗中建功立业思想与 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大有关系。 在南朝 , 政权更迭频繁 , 门阀林 立, 汉代士人所强调的君臣政治伦理早已失去了现实意义。世家 大族的家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 儒家思想在这些上层士人中早已 失去了吸引力 , 也不再成为他们的追求 , 反而玄学、佛学普遍在上 层社会盛行。寒门阶层则不同 , 他们没有大族的文化条件 , 传统的 大众化的儒家教育则成了他们的文化起点 , 他们无士族家庭那种 重清谈的文化氛围 , 更缺少讲玄论道的家学传统。吴均就是其中 一员 , 他也是寒门微族 , 他们所接受的儒家教育更少受玄学影响 , 他们接受的思想更贴近生活。 儒家的积极进取、入世精神能使他 们有摆脱现实困境的途径 , 因此对于忠君的君君臣臣的政治伦理 接受的更深 , 儒家的文化传统使他们对君权的依赖性远大于高门 望族。此外,如果要在士庶严格区分的政治环境下兴起 , 寒人只有 走军功这条路 , 从戎是达到显贵的捷径 , 尤其在齐梁不断兴起寒 人将帅的背景下 , 所以吴均写下来不少从戎边塞诗。
和其他南朝写过边塞诗的作者不同 , 吴均可以说到过真正的 战场。林家骊《吴均集校注》前言说“齐明帝建武年间 , 他到过
南齐与北魏的前线寿阳八公山一带 , 并在游历过程中写下了不少 有关游侠、边塞题材的诗歌” , 并写下了《登寿阳八公山》以明 志, 但吴均一生位卑 ,不过簿尉、参军之类 , 不受重视。《梁书 #8226;吴均传》云 : “均将著史以自名 , 遂私撰《齐春秋》奏之 , 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 , 帝恶其实录 , 以其书不实 , 使中书舍人刘之 遴诘问数十条 , 竟支离无对 , 敕付省焚之 , 坐免职。” 吴均的边塞诗主要关注个人 ,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思想 , 多 描绘为大义而不惜死的决心 , 如《边城将》之一 : “塞外何纷纷 , 胡骑欲成群。尔时始应募 ,来投霍冠军。刀含四尺影 , 剑抱七星文。 袖间血洒地 , 车中旌拂云。轻躯如未殡 , 终当厚报君。”又如《战 城南》之一 :“名 武安将 ,血 秦王衣。为君义气重 , 无功终不 归。”他总言以死报君之决心 ,或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 , 缺乏士卒 情绪的表现 , 也缺少对边地恶劣环境的描写 ,总是概括性地描写 战地景物 ,如“羽檄起边庭 ,烽火乱如萤”、“高秋八九月 , 胡地 旱风霜”、“高旗入汉飞 , 长鞭历地写”。吴均终其一生虽未得 重要,甚至曾遭弃 ,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忠君报恩 , 可见受封建意识 毒害的程度 , 诗中充斥了这种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使诗作的格调 降低 ,艺术特质受损。
此外,他的边塞诗内容上具有一定局限性 , 没有反映战争给 人民带来的灾难 ,因为没有到过真正意义上的边塞 , 诗中对边地 环境的描写也缺乏感染力 , 更没有战士对家乡思念之情的抒发。 吴均的边塞诗也有一定的贡献 ,他摆脱了齐梁绮靡之风 , 而变得 “清拔有古气” ,虽然意象不雄奇壮大 ,但风格已近刚健质朴 , 几 近于唐 , 边塞诗仍待继续发展。
公元 589 年,隋文帝灭陈 ,至此二百多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结 束了 ,全国完成了统一。 与南朝诗人的最大不同就是 :隋代边塞诗 人大多都有出塞从戎的经历 , 南朝的边塞与边地相差甚远 , 大多 边塞诗都是诗人凭借史书想象之作 , 就算是吴均也只到过寿阳八 公山一带 , 根本无法体会真正边塞大漠风雪的场面。他诗中的玉 门、雁门等地并非实地 ; 而隋代边塞诗人则不同 ,他们多有真实的 军戎经历 , 因而他们的边塞诗更能打动人心 ,具有更大的感染力。
隋代边塞诗人如薛道衡 , 《隋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