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咏农诗到《四时田园杂兴》.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咏农诗到《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字至能,自号石湖居士,吴郡吴县人,南宋钦宗靖 康元年生,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善诗文,有《石湖居士诗集》 二本传世。本文所提到的诗集指的就是《石湖居士诗集》。诗集 中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更得到历代人的好评,认为它把中国 古代的田园诗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关于范成大的田园诗,前人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对 《四时田 园杂兴》的分析上,并给予高度评价。明王世贞评价说“曲尽吴 中农圃故事”;钱钟书认为它“仿佛把 《七月》、《怀古田舍》、 《田家词》这三条线索打成一个总结, 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 泥土和血汗的气息。”但《四时田园杂兴》的出现并不是突然的, 它是以诗人早期的咏农诗作为基础的。从广义上来说, 《四时田 园杂兴》也属于咏农诗的范畴。前人对诗人早期咏农诗的研究甚 少,讨论的重点都是放在较为著名的几首诗上面, 如《催租行》、 《后催租行》等,着重于表现农民所受的沉重剥削,分析的范围 较为狭窄,无法对诗人早期咏农诗的成就做出大致的概括。 本文 试图将诗人早期的大部分咏农诗纳入讨论范围, 探讨诗人早期咏 农诗呈现出的多种面貌,重点放在对诗人早期咏农诗的分析上。 本文所指的诗人早期的咏农诗,是以《四时田园杂兴》为界 限,写在《四时田园杂兴》之前的咏农诗统称为早期的咏农诗。 我们将诗人早期的咏农诗根据不同的表现内容进行分类, 分 析诗歌呈现出的多种面貌以及诗人渗透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一、在诗集中最早反映出范成大和田园有了初步接触的诗, 是诗集卷一中的《寒食郊行书事二首》和《初夏二首》: 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鹭窥芦箔水,乌啄纸钱风。媪引 浓妆女,儿扶烂醉翁。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 陇麦欣欣绿,山桃寂寂红。帆边渔卷浪,木末酒旗风。信步 随芳草,迷途问小童。 赏心添脚力, 呼渡过溪东。 (诗集卷一《寒 食郊行书事二首》) 清晨出郭更登台,不见余春只么回:桑叶露枝蚕向老,菜花 成荚蝶犹来。 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 扇里麦花香。(诗集卷一《初夏二首》) 联系范成大生平,母亲蔡氏在绍兴十二年( 1142)去世,父 亲范雩亦在绍兴十三年( 1143)去世。自父亲范雩去世至绍兴二 十二年( 1152)间,范成大并未出仕,曾寓居在昆山的荐严寺读 书,“自父亡至绍兴二十二年间,尝读书昆山之荐严寺,无科举 意。”这四首诗就写于这段时期, 应该是诗人闲暇时出寺游玩所 作。《寒食郊行书事二首》诗中描绘了清新的郊外风光。诗人很 明显是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趁郊行的机会赏玩美好的自然风光, 同时为乡村的丰年景象而感到心情愉悦。 大自然的风光吸引着诗 人,使他顺着眼前的景致随意游玩,“信步随芳草”,即使因为 对路途不熟悉而“迷途”,依然无碍诗人游玩的愉快心情。 《初 夏二首》 则表现了诗人对春光将逝的惋惜之情。 与一般的吟咏春 光将逝的诗歌不同,诗人所选取的景致都是富有田野风味的桑 叶、菜花、槐影、麦花等, 以“桑叶向老”、 “菜花成荚”、 “燕 子忙”、 “麦花香”等田园景致的变化来表现季节的转换, 展现 了清新的田园风光,也从中可见诗人观察的细致。 到了卷三的《余杭道中》,诗人在赴杭州的途中,眼前的景 象引起了他的注意:“桑眼迷离应欠雨,麦 ?P 骚杀已禁风。” 诗人从“桑眼迷离”联想到“欠雨”, 可见诗人对农作物的生长 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并且能够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作出 判断,有一定的农事经验。 绍兴二十九年 ( 1159),诗人沿檄严、 杭道中,曾作《刈麦》、 《插秧》、《晒茧》、《科桑》四诗,反映了四种最常见而又最 重要的农事活动,并且其中渗透了诗人丰富的个人情感: 麦头熟颗已如珠,谁知细细青青草, 叶贵蚕饥危欲死, 饱尽春蚕收罢茧,小厄唯忧积雨余。 中有丰年击壤声。 尚能包裹一丝窠。 更殚余力付樵苏。 麦头熟颗已如珠, 谁知细细青青草, 叶贵蚕饥危欲死, 饱尽春蚕收罢茧, 小厄唯忧积雨余。 中有丰年击壤声。 尚能包裹一丝窠。 更殚余力付樵苏。 诗集卷七《刈麦》) 诗集卷七《插秧》) 诗集卷七《晒茧》) 诗集卷七《科桑》) 刈麦》表现了诗人唯恐雨积伤麦的心情, 《插秧》由秧苗 联想到丰收,《晒茧》担心由于“叶贵”而“蚕饥”,《科桑》 赞美了桑树的诸多用途。 诗中表现的虽然是诗人个人的情感, 但 实际上这四种农事活动都和农民的基本生活紧密关联, 和农民的 忧乐息息相关。诗人情感的流露实际上也传达出农民的心声。 从单纯对田野风光的欣赏到农事经验的增长和对农民情感 的揣摩, 可以看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接触正在逐步深入, 对农民 的心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二、诗人在昆山荐严寺的十年时间里, 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寺 庙中读书。由于诗人早年父母双亡,二妹尚幼,诗人要承担起照 顾二妹的职责,因而为了生计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