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叙事视角下的孔子乐舞思想
上世纪 80 年代末,西方教育界开始关注并实践教育叙事研 究。我国是在新世纪之初才开始将叙事研究引入教育领域的。 现 如今, 教育叙事研究已广泛应用于各层次的教育范畴, 包括学校 德育、学科教育、艺术教育等。叙事是人类的基本能力,其起源 可以追溯到远古社会。那时的人们开始通过口述神话来描述事 情,或利用崖画等手段传递信息, 这就已经具备“叙事”概念的 萌芽了。
孔子年少时生活艰苦、家徒四壁;二十岁左右做过委吏(会 计),当过乘田 (饲养员) ;三十岁后开始创办私学, 授徒讲学; 五十岁后曾短暂步入仕途,曾任司空、司寇、相事等官职,但遭 同僚的排挤,后周游卫、宋、陈、郑等列国,均未得用;晚年回 鲁国开始修订六经、春秋、周易等典籍,以教后世。相传孔子弟 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去世后,他被后世尊为孔圣人、文宣王、 至圣、万世师表等。 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与其弟子的日常言 行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撰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一直主 张“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所谓“述”,就是“叙事”。 在《论 语》中孔子把教育的观点、思想,通过叙事的方法简单地叙述出 来。《论语》对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的记录,是活生生的, 是写实的, 充满着日用伦常的生命活力。 故而我们可以说 《论语》 是关于孔子的教育叙事①。
一、乐舞教育
纵观孔子的一生, 其教育生涯是最重要的, 这也是他被后人 尊为万世师表的原因之一。 古代的教育最早出现在上古时期的舜 时,设庠为教,分下庠、上庠。七岁入下庠,庶老为师,十五岁 入上庠,国老为师。到了周代, 教育制度与建制已趋完整。 那时, 政教一体,官师不分。孔子后来打破“学在官府”的格局,开始 收徒从教,开创办私学之先河,提倡“有教无类”,自语“自行 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六艺”。 《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也。”此 处“六艺”有两说:一为礼、乐、射、御、书、数;另一为《诗》 《书》《礼》《乐》 《易》《春秋》。前者为周代官学科目, 《周 礼?地官?司徒?保氏》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之道,乃 教之以六艺。 ”孔子所授应为后者, 后人称之为“六经”或“六 书”。
礼乐教育始于周代的“制礼作乐”,在国子教育中列为首 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到了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时已“礼崩 乐坏”。《史记 ?孔子世家》载:“周室微而《礼》《乐》废, 《诗》《书》缺。”孔子服膺于周代礼乐,自语道:“周监于二 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于是亲自修订教材, 收徒传教。《诗》 和《乐》是孔子开展乐舞教育的主要科目和叙事载体, 他认为“兴 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 ?述而》记载孔子说“志于道,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诗》可 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 鸟兽草木之名”,其中包括了德育、智育的教育功能,同时,还 有美育、 体育的教育功能。 因为《诗》 三百五篇, 孔子皆弦歌之, 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所以,《墨子 ?公孟》认为:“弦 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乐》主要是配合《礼》的教 育,合称“礼乐”, 礼与乐互为表里, 不可分割。另一方面,《乐》 又配合《诗》的教育,合称“诗乐合物”。孔子通过乐舞的教育 来陶冶人的情操, 他本人也有很高的乐舞造诣。 就算在“陈蔡之 困”之时,孔子依然讲诵《诗》《礼》,要求弟子们弦歌不绝。
二、乐舞政治
孔子是春秋末年的政治家, 年轻时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 却 直到五十岁时才被任命为中都宰,颇有政绩,升为司空,又升为 大司寇,参与国事,曾摄行相事。尽管孔子的从政时间只有短短 的五年,但其政治抱负在治理鲁国期间得到了充分展现。 《史记 ? 孔子世家》记载,“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价);男 女行者别于涂(途);涂(途)不拾遗……”可见孔子的治世之 力。民间也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纵观孔子短暂的政治生 涯,我们可以窥见其积极倡导“仁”、恢复“礼”、振兴“乐” 的“德政”思想。 礼乐在他施政中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孔子为政, 先正礼乐。《礼记 ?乐记》说:“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 之,刑以防之。礼乐行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礼乐是
教化万民的灵魂,政是推行礼乐的工具,刑是确保礼乐教化施行
的手段。 《论语》中记载了多则乐舞治政安邦的相关论述。 《论 语?子路》记载,子路问政,孔子答道:“必也正名乎……名不 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 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 ?卫灵公》记 载,颜渊问为邦,孔子答曰: “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乐则韶舞。放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