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
《道德经》英语翻译文化对比研究
道德经已有诸多中文修订版,其中最通行是汉文帝时期何尚公版本及王弼在此基础上加以校注版本。现多数《道德经》英译本以王弼版《道德经》为基础译成。杨鹏将王弼版与王弼以前各版进行比较,发现有12处核心差异,如第14章中先前版本为“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王弼版则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虽一字之差,意思截然相反[1]6。
杨鹏先生此次出版可以称为综合版《道德经》,基于当代中国学者(包括他自身)研究著成:2019年杨鹏先生前往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访学,初遇《道德经》英译本,此后阅读近五十种《道德经》英文译本,并细致研究18种更权威译本,从中发现,近几十年来,尽管大陆不乏重要学者对《道德经》做出不懈剖析研究,但研究范围尚未扩大至当代产生诸多新《道德经》英文译本。由此杨鹏先生融合最新研究成果,推出《道德经》全新译本。
下面以三个方面为着眼点,比较剖析《道德经》S.Mitchell译本、林语堂译本及杨鹏译本语言文字背后丰富文化与哲理内涵。
一、具体文化负载词翻译
“道”是《道德经》中出现频率最高文化负载词之一,由其衍生出自然法则;道是使事物生生不息力量。林语堂扎根于中国本土,对“道”字作如下阐释:“Before the Heaven and Earth existed, there was something nebulous: Silent, isolated, standing alone, changing not, eternally revolving without fail, worthy to be the Mother of All Things. I do not know its name, and address it as Tao. ”(25章) 道被译为Tao,先天地而生。S. Mitchell 也认识到道为世界本原:“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Tao. All things issue from it; all things return to it.”(52章) 同时强调道与西方创世论不同:“All things are born from it, yet it doesn’t create them.”(34章)万物由道产生,却非道所创造,S. Mitchell对道及其内涵翻译体现出译者由西方视角对东方文化审视,对道家核心思想与西方“上帝说”差异深刻认知。林语堂Tao与S. Mitchellthe Tao都大体还原了道中文发音,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道这一文化词汇富有东方神秘色彩,但“Tao”这一译法终究是东方哲学被西化后洋产物。杨鹏指出,哲学上道本是虚无,“道”字本身没有绝对含义;固化道字翻译做法是不可取。中文中“道”没有爆破音,英文“Tao”是爆破音,相较而言译为“Dao”发音上与中文契合度高,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中文原汁原味。
“朴”是《道德经》中另一频繁出现文化负载词,如“见素抱朴”,“素”原义是未染色生丝;“朴”为未加工原木,引申为“本性”。在寻找英语对应词时,三位学者译法也是有区别。林译本中“素”、“朴”这一对意思相近词语翻译为“embrace thy original nature”(19章).“thy original nature”,很好地解释了“朴”本质含义,意义传达上是准确。S. Mitchell大抵出于“素”与“朴”理解上与中国本土文化存在一定隔膜,译本中省略了该句翻译,造成了该章节语义不完整,是一种缺憾。杨鹏译本拎出该句,并译为“express simplicity and embrace the natural”(19章)[2]20。这里以“simplicity”喻指生丝天然、不粉饰状态;“the natural”是?樽匀恢?本真。“素”、“朴”精准理解翻译,打破了西方读者接触中国哲学文化障碍,传递了原词文化意义。
二、对老子施政理念不同阐释
第五章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是说,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它一视同仁,任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圣人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百姓自己主宰命运而不加干预。这句话要表达意思大概是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由发展。看似冷漠,其实正是最好态度。林译法最直接:“Nature is unkind: It treats the creation like sacrificial straw-dogs. The Sage is unkind: He treats the people like sacrificial straw-dogs. ”(5章)事实上仅使用unkind一词易引起未接触过《道德经》原作西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