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25 词五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25 词五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君能有几多愁 ——《词五首》之《望江南》《武陵春》整合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相关论述】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4.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教材与学情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由5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材上的安排是按照诗人所处年代排列的,如果照这样的顺序教学,内容就会显得很散乱。在对这五首诗进行了研究之后,我决定对这五首词进行整合教学。教学主题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讲授的是婉约派的两首词《望江南》《武陵春》。 《望江南》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真实地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水平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词人通过描摹外部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初三的学生对于词有一定认识理解,对于对于词风格的分类,词的一般学习方法、欣赏词的基本内容、情感有一定知识储备。但是对于词的赏析没有系统认识。尤其是对于同种风格的词把握得不太准确。而且对于诗词背后词人的写作背景、词人的内心思绪、词人文字背后的情感,体会不深,理解起来会有些浅层次。 【课前预习】 1.搜集温庭筠与李清照的生平资料,阅读他们的代表作品,初步了解作品的主题,感受作品的风格。 2.练习朗读五首词,并能熟背成诵。 【学习目标】 1.感受诗词意境。 2.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整合教学,感受作者的婉约细腻,丰富情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名言诗情导入 1.通过引用著名作家的话,让学生对本堂课的感情基调有一个初步的感受,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五首词,让学生明确我们的学习目标——理解诗词意境,去感悟和体会古人的愁绪。 2.让学生自由朗读五首词,说一说如果以愁为分类标准,这五首词可以怎样简单地分一下类。 二、初读为愁分类 请同学们朗读五首词,说一说如果以愁为分类标准,这五首词可以怎样简单地分一下类。 三、再读感悟愁情 1.五首词中哪几首写到了女子之愁? 2.诵读诗词,读中思考:词中两位女子各自为何而愁? 3.自由朗读两首词,认真思考:词中哪位女子更愁?要求紧扣原句中的关键词句印证自己的想法。 教师点拨1:如果学生能关注到对愁绪的形象描绘,但是辨别不清到底是哪位女子更愁,那么就教给学生最能判定主人公愁绪谁轻谁重的标准——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 教师点拨2: 走进诗人生活: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锦衣玉食、吟诗颂词的安逸人生。她的许多闺房诗词以感情细腻、辞藻清丽而闻名一时。李清照自幼聪慧,在父亲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培养熏陶之下,工诗词,能文章,善画墨竹,字也写得非常好;另外一方面,美满的爱情和家庭为李清照的创作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夫妻恩爱,伉俪情深,一起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整理,共同见证了东京汴梁的繁华岁月。 横亘在北宋和南宋之间的“靖康之变”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无数个人的命运。“靖康之变”发生后,难以计数的北方人背井离乡,辗转逃难到东南丘陵地带。颠沛流离、风餐露宿的人群中就有日后被推崇为宋朝第一女词人的李清照和她的丈夫、金石学家赵明诚。金兵入据中原,繁华顷刻破碎。李清照与赵明诚美好而宁静的家庭生活也随之破灭,开始了流寓南方的孤苦后半生。 公元1129年,49岁的赵明诚在流浪途中不幸病逝,只给46岁的李清照留下15车古籍文物和半部没有完成的《金石录》。之后李清照孤独一身,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年近半百的李清照整日被孀居之苦、沦落之痛和经济的窘迫所围绕,挣扎在巨大的心理落差和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对比之间。 家中没有了当家的男人,麻烦事接连而来。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学家,家境殷实,生前收藏了很多古籍文物。他死后,李清照立志要保存丈夫遗物,并完成《金石录》作为对丈夫最好的怀念。但很快就有人盯上了这些财富。宋高宗宠信的御医王继先登门,提出用三百两黄金来收买李清照保存的古籍文物。李清照没有答应。后来,社会上又流传起来李清照“颁金通敌”的传闻来。原来有人指责李清照的作品中有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