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4、《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培养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2、揣摩课文语言,品味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丰富语言积累。 3、联系实际,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沂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罗布泊的往昔和今日,探究其变化的原因。 2、品读课文,揣摩语句,品味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看看文章的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齐读题目,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生:交流、发言。 师:(归纳)也就是说罗布泊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湖泊,现在却消逝了。 师: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题目呢,明确:哀伤、惋惜。请再次读题目。 二、掌握字词 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滩 庇护所 近在咫尺 无垠 掘堤 三、读课文,知文章 (一)、今日罗布泊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前三段,了解罗布泊在哪?它现在是什么样子。哪些情境令你震撼。 明确: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以鼓励和肯定为主。 2、出示相关句子进行品析。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明确: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了罗布泊的荒凉恐怖。 小结:今日的罗布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神秘又恐怖,俨然一个人间禁地。 (二)、昔日罗布泊 1、同学们,你们想过昔日的罗布泊是怎样的风光吗,现在请快速阅读前4-9自然段,我们一起去寻找昔日仙湖的踪迹。哪些情境令你向往。 明确: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以鼓励和肯定为主。 2、出示相关句子进行品析。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明确:用“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宁静、令人向往的“生命绿洲”,与前面荒凉的罗布泊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小结:昔日的罗布泊,一个仙湖、一片绿洲。 (三)、今昔罗布泊对比 教师播放罗布泊昔日和今日的图片,进行强烈的对比,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小结:一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组是大漠沙如浪,寂寞无人家。一边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边是戈壁滩,狂风卷,不见飞鸟马不前。你们可曾想,这天壤之别的两处景,竟是同一地方——神秘的罗布泊。 (四)、悲剧谁之过 通过上面的图片,我们看到了昔日的罗布泊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人间禁地,我们在哀伤、惋惜之余,是不是应该掩卷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0-25段,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明确: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改道、“四盲”、根本原因是人 2、请大家默读19—24自然段,找出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并简单赏析。 ①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明确:作者将胡杨拟人化,写出了他们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并为人类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②“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明确:拟人手法,形象地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令人痛心! ③“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明确:“这出悲剧”指的是罗布泊由仙湖变成戈壁滩。“又是人”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这样人为造成环境问题的悲剧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不胜枚举。 (四)、悲剧不断上演 既然作者说“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说明这样的悲剧不只一个,文中还提到了哪些悲剧。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明确:用具体数字表明,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伤害.由此及彼,以此类推,在文末发出的呼吁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