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原文翻译与赏析.doc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原文翻译与赏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原文翻译与赏析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 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 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赏析一】 苏轼的词描绘了一幅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图画。 金灿灿的枣花,虽然细小, 却香味袭人,从枣林穿过,簌簌飘落的枣花会洒人满头满身。 村南村北轧轧的缫 车声响成一片。古柳树下,一位衣裳简朴的老农正歇担休息, 他挑着黄瓜游乡叫 卖 黄瓜上市之日,正是小麦泛黄之时, 日高人渴漫思茶 与首句是对偶句,日 高暗示起得早,照应上句 路长人渴照应上句 酒困路长,并逗出当句的 思 茶 以及结句的 敲门试问野人家。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 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 此行尽管劳累,还敲农家门讨口水喝,堂堂太守向辖境中的百姓家讨口水 喝,初看,着实让人百思不解,细思,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词牌通过此句传出 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 【赏析二】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 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 龙王爷 求雨;下了雨,又要向 龙王爷 谢雨。这首 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 枣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写诗词, 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 簌 簌[S ],是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 衣巾,是衣服和头巾。古代服装, 男人往往戴头巾。枣树在初夏开出黄绿色的小花。作者不是从旁边看到落枣花, 而是行经枣树下,或是伫[zh ]立枣树下,这样枣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 村南村北响缫车。缫[se]车,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村子里从南头到 北头缫丝的声音响成一片,原来蚕农们正在紧张地劳动。这里,有枣花散落,有 缫车歌唱,在路边古老的柳树下,还有一个身披牛衣的农民在卖黄瓜。 牛衣, 是一种用麻或草编成的,用来覆盖牛身的织物,这里指蓑衣一类的东西。上片三 句,每一句都写出了景色的一个方面。 这一次苏轼偶然来到农村,很敏感地抓住 了这些特点,特别是抓住了枣花、缫丝、黄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把它们 勾画出来。简单几笔,就点染出了一幅初夏时节农村的风俗画。 【赏析三】 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春天, 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 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 《浣溪沙》, 共五首,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 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 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 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 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 不断的影象。 簌簌衣巾落枣花 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 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作者在 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 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 簌簌 之声传来耳际,并好像有什 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枣花落在衣 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 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 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 村南村北 概括 缫车 声,说明作者听得 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这 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 牛衣 的农民坐在古 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 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 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 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 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 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求雨途中行路的艰辛, 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 酒困路长惟欲睡 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 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 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 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 并非是视觉 构成的完整统一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