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性别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考察中小学生个体在教材与课堂、校园人际交往和学校活动中的性别教育体验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性别教育受传统性别文化影响,存在羞于谈性而遮蔽性别话题、重视集体而缺乏学生个体性别表达和注重成绩而忽视性别教育等问题。学校应当转变性别教育观念,重视性别教育与具体学科的融合,提升教师性别教育专业素养,提高对中小学性别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性别教育环境。
学校作为性别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场所,再现了社会文化中的性别建构,并通过显性课程或隐性课程来塑造学生的社会性别与性别观念。为此,以学生个体在教材与课堂、校园人际交往和学校活动中“全面”的性别教育体验为切入点,对本土情境中学校隐含的社会性别建构具体过程机制进行深入考察,从而理解学生在性别教育中的主体能动性与教学效果体验,发现性别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促进相关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开展。一、目前中小学性别教育的状况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性别分层与隔离在学生持续的学习过程中被不断强化和累积(一)教材和课堂中的性别话语课程是对未来社会成员加以控制的一种中介,透视其中意识形态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教科书分析语文教材的教学着重宣传普世或集体价值意义上的道德规范,倡导主旋律意义上的成功价值,以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为获取“成功”而不断努力学习。与语文教材中很少直接涉及性别议题和性知识的情况不同,生物课本中的生理卫生知识涉及性别器官、身体发育等内容,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尽量保持沉默,教师通过沉默避免对学生产生性刺激,难以在学校教育中获得性知识的学生则转向可能存在不良信息的其他渠道(如朋友、书籍、网络等),抑或由于从未获得性启蒙。性教育在教学中因“避而不谈”缺乏系统性与深入性。教师期望学生“无师自通”,认为学生的性心理会伴随自身性成熟同时成熟;又将性道德的纯洁等同于对性知识的无知,认为与学生谈论性知识会“催熟”学生性意识。语文课本中侧重“成功”与普世道德规范的价值引导,生物课堂沉默的氛围又传达出对性知识的讳莫如深,涉及自然性别的客观性知识尚且被套上禁忌的枷锁,致使学生对社会性别多元化的讨论长久缺席。(二)人际互动中的性别塑造教材与课堂学习之余,人际互动也是性别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社会性别形成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性别观念还处于经验层次,对学生的性别期待基于其社会经验中固有的性别刻板印象。譬如,在总结背诵题型的失分原因时,教师倾向于将男生的失分归因于“男性背诵能力较差”的外在性别差异原因,而将女生的失分原因归结为自身努力程度不够。有趣的是,对于班级中具有男性性格特征的女生,教师虽也欣赏,却仍觉怪异,更期望她们走入社会后回归女性常态。这份期许体现出一种非男即女的性别边界,学生跨性别的外在表现被看作为暂时的“不懂事”或“不成熟”。生生互动中,一方面,人格魅力、交际能力或学习成绩是交往的重要资本,这源于学生对成功价值达成的共识———好成绩、好性格以及教师的肯定。另一方面,没有成功“光环”加持的学生倾向于在同学(尤其是异性)面前扮演其想象的男子气概或女性气质。有男生通过“上课捣乱”“校园暴力”“侮辱谩骂”等程度轻重不一的行为彰显其男子气概,希望以此吸引女性青睐;有的女生故作“撒娇”“柔媚”“细语轻声”等姿态展现其女性气质,设法获得男性注视,而结果却事与愿违。(三)学校仪式庆典中的性别管理在学校场域中,集体活动作为一类文化情境同样蕴含社会性别建构。学校在儿童节、元旦、校庆等特殊节日时会组织师生文艺汇演,这是一个彰显并刻画性别的时刻。舞台化的服饰、夸张的妆容和发饰,无一不将性别角色表现得泾渭分明:女性表演者常身着华丽衣裙,长发辫佩精致发饰,加之以浓厚夸张的妆容为观众表演符合女性气质的舞蹈节目;而男性表演者或身穿相对沉稳颜色的服饰为女伴配舞,或是参与合唱、武术等易于彰显男性气质的节目。社会性别建构通过舞台表演中的符号、话语、行为和组织,在热闹、愉悦甚至狂欢的节日氛围中,将性别的差异与界限渗入学生的意识和生活中,成为一种印记和集体意识。如果说节日庆典彰显了性别角色,那么,军训则在消解个体性别个性的同时企图将其男性化。军训通过对方阵中学生身体的规训,一方面,塑造出遵守纪律、团结奋进、刚硬坚强的班集体;另一方面,也隐含着男性气概对女性气质的压迫以及对所有个体个性的压抑。军训中的个体性别特征被压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非常态的性别气质统一化。这种全员统一的身体规训背后同样可见男女性别特质对立的观念,要求女性在军训中“易钗而弁”———挽起长发、穿上男装、故作“坚强”,不断强化女性气质对男性气概的服从。总之,庆典与仪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通过其中的特定语境对学校日常教育内容作出一种集中重现和解读。这些社会性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北方典型地区农用地膜污染现状调查及其防治策略.pdf VIP
- 农用地膜的应用趋势及残膜污染防控对策研究.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磨机衬板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云南宁永高速公路项目白马隧道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docx
-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汇编(广州市卫健委 2023年10月修订版).docx VIP
- 《GB/T 192-2025普通螺纹 牙型》.pdf
- 农用地膜的应用与污染防治(严昌荣,何文清,梅旭荣等编著)PPT模板.pptx
- 特别的人 方大同 高清钢琴谱五线谱.docx VIP
- 萨提亚家庭治疗法(11-16).pdf VIP
- 2025上半年高级软件水平考试《系统架构设计师(综合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