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无求于外泰勒《世俗时代》一书的价值意蕴
摘要:泰勒在《世俗时代》一书中指出,在世俗化的进程中,确立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十分重要。在世俗化转型中,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替代了上帝的完满性,改变了人们的信仰与道德的基础,排除了超越性存在对人的生活的作用,使人专注于自身的内在性,倡导互利秩序与普遍仁慈的观念,强调人只需依靠自身的力量即可以实现人间福祉。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将信仰的根基确立在人的内在性上,将宗教的意义限制于维持人间秩序、实现人间福祉。它导致了三方面的效应:对超越性的封闭造成“不信”的兴起;人被禁锢在内在性之中,生活中的意义根基被局限在内在性的范围之内;在道德、政治领域中表现为个人主义观念的流行。
查尔斯·泰勒在《世俗时代》一书中指出,“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exclusive humanism)”在世俗化转型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说:“我们追问的是:可替代上帝的完满性之路是如何兴起的?我关注的是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的发生史。”在世俗化的进程之中,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之所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它拓展了选项的范围,在传统的有神论信仰之外提供了其他的人生选择;另一方面是因为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改变了人们理解自身与世界的背景框架,在新的背景框架之下,人们的自我认同方式、世界想象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只有从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入手,才能够真正理解世俗化。一 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的出场:护佑的自然神论的铺垫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并不是在世俗化的进程中突然出现的,它的出现有其思想、历史前提。确切地说,在它出现之前有一个关键性的奠基性环节,即护佑的自然神论。泰勒认为,护佑的自然神论对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的铺垫作用尤其体现在它所带来的四重遮蔽,即对更深目的的遮蔽、对恩典的遮蔽、对奥秘的遮蔽和对生命改变的遮蔽。具体而言,更深目的遮蔽意味着人们不再关注上帝所设定的超越的目的,开始以人间福祉为目的。在护佑的自然神论者看来,上帝赋予人们的目的仅仅在于“实现我们自己的善”在经历了护佑的自然神论的四重遮蔽之后,传统基督教还剩下什么呢?实际上,虽然我们一直在突出四重遮蔽中隐含着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向,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它仅仅是一种“遮蔽”而非彻底的“封闭”。也就是说,超越性的维度虽然在护佑的自然神论那里被遮蔽起来,但是,它的存在依旧被承认,“依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东西”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虽然护佑的自然神论保留了上帝以及上帝的一般护佑的自然神论,但这并不能排除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相反,护佑的自然神论上帝观的转变,直接为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准备了条件。这包括肯定的条件和否定的条件。其中,否定的条件是祛魅,即迷魅世界的消退;肯定的条件是在没有上帝的情况下,借助上帝之外的观念,我们仍旧知道如何追求灵性与道德抱负。泰勒认为祛魅实际上意味着上帝观念的转变。而在上帝观的转变过程中,恰恰是护佑的自然神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护佑的自然神论通过其四重遮蔽效应,改变了传统的上帝观念,这种改变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上帝设计了固定不变的秩序,且不会改变这样的秩序;上帝给人设定的目地在于人间之善并赋予人以相应能力,人通过发现并利用这些秩序即可以实现人间之善。上帝观念的改变同时也意味着人的自我理解的改变,人需要做的仅仅是理性地认识永恒不变的秩序,然后借助秩序来实现人间福祉。人变得愈发自信,因为人凭借自身内在的能力就可以实现此世的目的。至于超越的目的、恩典、奥秘与生命改变,它们已经不再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认识秩序以实现人间福祉。这种理性认识秩序的观念实际上极大地助推了祛魅的进程,因为在这种秩序之中已经没有了恩典、奥秘的空间,自然也就没有了鬼神与魔力的空间。在护佑的自然神论那里,上帝观发生了巨大转变,上帝虽然得以保留但也经历了祛魅,上帝依旧被认为是外在秩序与人的内在能力的源头,但是,这种观念只需再向前迈出一步即成为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实际上,在护佑的自然神论那里,上帝与世界的关联已经被极度简化了,上帝仅仅被设想为一个最终的来源。人们一旦不再把上帝作为唯一的终极来源,而是突出人类自身的自足性,那么,人们也就可以迈入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无需上帝,仅仅凭借我们内在的能力即可以认知世界并践行道德。泰勒指出:“把上帝看作确定秩序的力量的必须的源泉的观点,开始褪色并变得不易觉察。迄今为止从未被想到的,开始变得能够设想了。”二 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的界定与双重特征1.虽然泰勒非常强调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在世俗化进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并且《世俗时代》一书从开始到结尾都贯穿着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这条主线,但是令人困惑的是,他没有直接为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无求于外的人文主义没有自己确定的界限,某种意义上,泰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