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全球规则的经济学分析定义、演变和创新
?
? ?
?
?
?
?
?
?
?
? ? ?
?
?
?
?
?
据统计,1909年,全球只有37个政府间协议组织和176个非政府组织;1951年,全球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分别为123个和832个;1986年分别达到了337个和4649个;[1]到2004年,全球大约有6万多个政府间组织(IGO)和非政府组织(NGO)。[2]与此同时,生效的国际条约的数目也越来越多。在1946~1955年的十年间,共有6351个双边条约生效;1956~1965年为10456个;1966~1975年增加到14061个。现在国际条约更是每年大量增加,仅两国领导人互相访问签署的声明、协议等每年都数以千计;还有大量国际组织和全球组织签署的协定、公约等。我们把这些协定、公约统称为国际规则。
鉴于我们特别看重制度或者规则在全球化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且也由于规则对于全球化尤其重要,所以本书用第五、六两章专门论述与全球规则相关的问题,这些论述将围绕我们的第四个理论命题“国际规则体系的普遍适用性日益加强,世界经济对国际规则高度敏感依赖”展开。在本章中,我们首先给出国际规则的确切定义,并讨论国际规则的起源和必要性;然后讨论国际规则的演变的历史;最后讨论国际规则的创新。
第一节 国际规则及其必要性
一 国际制度、国际机制、国际规则与国际法
所谓国际规则也就是在国际范围内约束不同行为主体活动的规范。这些不同的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国际组织、企业或个人。国际规则约束的主体超出了国家的界限,是国家、个人、企业之间相互交往时遵守的制度或规则。
在国际政治学中,有两个与此相近的概念:国际机制(international regimes)和国际制度(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3]。马丁和西蒙斯(Lisa L. Martin and Beth A. Simmons)在《国际组织》纪念创刊50周年的专辑中,回顾了国际制度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的发展历程。[4]他们指出,从战后到1970年代,国际制度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组织、国际协议等正式制度的研究;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及随后的美元贬值,使人们对正式国际制度的作用提出怀疑,不久之后,学者们主要集中研究“国际机制”。
哈斯(Ernst B Haas)、鲁杰(John Gerard Ruggie)等人最早在1975年就将“国际机制”(international regime)这个概念引入了国际政治学文献中。[5]哈斯是从科学和技术更有效创造和运用的角度来分析“国际机制”的,他将其定义为“为了创造或更有效地运用科学和技术能力,国家间设计出来的集体安排”。[6]鲁杰也是从这个角度对此进行定义的,国际机制是“由一群国家接受的一系列相互的预期、规则与规章、计划、组织的能量以及资金的承诺”。[7]1982年,《国际组织》杂志出版了“国际机制”专刊。斯蒂芬·克拉斯纳(Stephen Krasner)对“国际机制”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而详细的定义:“在国际关系特定问题领域里,行为体愿望汇聚而成的一整套明示或默示的原则(principles)、规范(norms)、规则(rules)和决策程序(decision-making procedures)。所谓原则,是指对事实、因果关系和诚实的信仰;所谓规范,是指以权利和义务方式确立的行为标准;所谓规则,是指对行动的专门规定或禁止;所谓决策程序,是指流行的决定和执行集体选择政策的习惯。”[8]但是,罗伯特·基欧汉对这个定义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克拉斯纳对原则、规则、规范之间的区别不是非常清楚,有损概念的科学性。他分析了“制度”的含义和“国际制度”的内容。他认为,制度是“持久稳固、相互联系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体系,它们规定行为角色,限定行动范围,并形成预期”;[9]它“既包括组织,也包括一套规则,这套规则以国际公约和协议的形式编集成典,并得到各国的正式认可”。[10]具体说,国际制度包括:正式的政府间国际组织(IGOs)和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s)、国际机制和国际惯例(conventions)。其中,“国际机制”即克拉斯纳定义中明示的机制,即“有关国际关系特定问题领域的、政府同意建立的有明确规则的制度”;而“国际惯例”即克拉斯纳定义中默示的机制。[11]很明显,基欧汉对“国际制度”的定义,既包括克拉斯纳的“国际机制”概念,也包括国际规则和国际组织;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基欧汉还对“国际惯例”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国际惯例不仅在世界政治中广泛渗透,而且在短期内从逻辑上讲优先于国际机制或正式的国际组织。没有国际惯例,国家间的相互谈判甚至连理解对方的行为,都将变得非常困难。实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