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首 望岳 [唐]杜甫
(七下)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岱宗①/夫如何?
齐鲁/青②未了③。
①岱宗:指泰山。
②青:指山色。
③未了(liǎo):不尽。
内容:这两句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修辞:以设问统领全诗。在自问自答中,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造化④/钟⑤神秀,
阴阳/割⑥昏晓。
④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⑤钟:聚集。
⑥割:分。
内容: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炼字:“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荡胸/生曾⑦云,
决眦⑧/入归鸟。
⑦曾:同“层”。
⑧眦(zì):眼眶。
内容:静景转为动景,写细望之实景。
情感: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炼字:“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写望时的这种全神贯注、浮想联翩,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会当⑨/凌B10绝顶,
一览/众山小。
⑨会当:终当,终要。
B10凌:登上。
内容: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炼字:“会当”“凌”表现了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形象体现。
哲理: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参考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而群山在我眼中是那么渺小。
【文学常识】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本诗主旨】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写作特点】1.借景抒情。如颈联。2.语言凝练而形象。如颔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
B.颔联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颈联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D.尾联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
【解析】D.尾联表现的是诗人想象总有一天会登上泰山绝顶,而非是他登上了泰山后的感慨。
2.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示例一:“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如此神奇秀丽,从而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喜爱之情。示例二:“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或:“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诗人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C.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解析】B.“夫”在这里是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4.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示例: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飞鸟归林,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5.《望岳》中最后两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奶茶店兼职劳务合同模板(3篇).docx
- OTIS奥的斯XIOTIS西子奥的斯标准ACD4MR电气原理图XAA21310AT注解版.pdf
- 健康体重课件小学生版最新完整版本.pptx VIP
- 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pdf VIP
- 高级教师职称面试讲课答辩题目及答案(分五类共60题).docx VIP
-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理论知识题库资料(核心500题).pdf VIP
- 安全生产台账建立与完善策略.docx VIP
- 矿山井巷施工施工组织设计 (1).pdf VIP
- CRM坐席操作手册.pdf VIP
- 2025年新高考物理压轴题专项训练09 电磁感应中的单双棒问题 含解析 .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