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安徽省程丽玲老师教学设计.docVIP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安徽省程丽玲老师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案 备课组成员:程丽玲汤立群吴卫华叶伟英舒晓燕授课教师:程丽玲 授课时间:2017年12月14日授课地点:碧阳初中录播室教学目标: 1、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感受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在不懈的拼搏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读罗素的人生追求,明白他为什么而活着。难点:文中“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的内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为了谁》的视频 导语设计:有同学知道刚才这首歌的题目吗?《为了谁》,是呀,这些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安危,在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用大爱铸写青春,他们英勇无畏、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感动了无数华夏儿女。那么,我们为了谁,为了什么而活着?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再上这篇课文前,我想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为什么而活着的?(找学生回答)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为什么而活着,下面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板书)二、介绍罗素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小结:罗素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不息求索、追求知识的一生,是捍卫和平、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这样的一生,也当然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一生。 三、通读文本,了解全文结构特点,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一)朗读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爱因斯坦曾经说朗读指导: 1、朗读这篇文章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2、边读边勾出关键句。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幻灯) (二)解读 1、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2、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 它带给人狂喜,它可以解除孤寂,爱情的结合使人看到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3、作者追求那些方面的知识?渴望了解人的心灵,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想知道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4、作者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对现实世界的同情(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下面我来读一则材料,看看罗素是怎么样同情人类不幸,保卫世界和平的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从事反战活动。他参加了禁止征兵协会,发表了一系列呼吁和平的演讲,对拒绝参加罪恶战争的人给予真诚帮助。1916年因为撰写反战传单被罚款100英镑,由于其拒付,法庭就拍卖了他在剑桥大学的图书作抵押。随后三一学院也解除了他的教职。1918年,他又给反战报纸写社论,因“侮辱同盟国”而被监禁6个月。鉴于其名声,他被判决在布里克斯顿监狱中的一个小屋中写作和研究。战争结束后,罗素访问了苏联,会见了列宁、托洛茨基和高尔基,他对共产主义者信仰的目标表示同情,但也对苏联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方式表示忧虑。1920年8月,罗素访问了中国。他一贯同情被压迫民族。在英布战争中,他站在布尔人一边,为此他在英国贵族中极为孤立。 1953年,美国试验了一颗氢弹,这改变了他的政治观点。他主张与其打一场战争,毋宁在独裁下生活,表现了他对未来战争的担忧。1954年12月,罗素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人类面临的危险》的广播讲话,严厉谴责比基尼氢弹试验。1955年初,又起草并发表有各国科学家签名的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禁核声明。1961年为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器,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参与了伦敦示威。后来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他极力呼吁美苏首脑举行高级会谈,避免战争。5、罗素对自己一生做了怎样的总结?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害乐意再活一次。”6、小结文章的结构:总——分——总7、品读语言 (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83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上传的公开课课件都基本上有配套的教学设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