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之士与利口之覆邦家 .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国纵横之士与利口之覆邦家 李玥忞 摘?要:蒯通是生活在战国末年至汉初的纵横家,曾先后拜于项羽、韩信帐下。?史记?、?汉书?对蒯通皆有记载,?汉书?虽大致承袭了?史记?的内容,但在体例上,?史记?把蒯通的事迹散于其他人的传记,?汉书?那么将蒯通与伍被、江充、息夫躬并列,单独立传。在具体的记述中,?汉书?删去了蒯通讲假设韩信背汉,那么刘邦不一定能成为天下之主的言论。前人对班固的这些改易多有批评,认为班固处置失当,使蒯通蒙冤。但通过考察?汉书?所做的变动再结合班固写史的思想背景,发现班固这样的处置并不失当,反而是极为恰当的。 关键词:蒯通;?史记?;?汉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15-0-05 蒯通,本名彻,?史记?、?汉书?避武帝讳,改为通。涿郡范阳人。生当战国末年,秦灭齐后,他蛰居故土范阳,至十二年后,反秦之声响彻原来“六国〞的土地,蒯通方才出世,投身这股浪潮之中。秦汉之际,他先后拜于项羽、韩信帐下,汉初,又做了曹参的门客。蒯通为后人所知,盖以他力劝韩信攻齐,此役被马、班视为韩信后来被诛杀的祸根。?史记·田儋列传?:“甚矣蒯通之谋,乱齐骄淮阴,其卒亡此两人。〞【1】?汉书·蒯伍江息夫传?:“蒯通一说,三雄是败,覆郦骄韩,田横颠沛。〞【2】?史记?针对蒯通让韩信攻齐的计策做出评价,?汉书?那么直接针对蒯通其人进行点评。在内容上,?汉书?大致承袭了?史记?,但进行了两个变动,一是将蒯通与伍被、江充、息夫躬并列,单独立传;二是删去蒯通讲假设韩信背汉,那么刘邦不一定能成为天下之主的言论。顾炎武注意到了?汉书?对?史记?这一局部的改动,他评价道:“……而以蒯、伍合江充、息夫躬为一传,蒯最冤,伍次之。二淮传寥落不堪读矣。〞【3】顾亭林认为班固不应将蒯通与伍被、江充和息夫躬并立,使蒯通冤受“利口之覆邦家〞这一恶名。清人赵翼也不赞同班固为蒯通单独立传,认为这是“舍所重而重所轻,且开后世史家一事一传之例,宜乎后世之史益繁也。〞【4】韩兆琦先生非常认同赵翼的话,直言:“班固为蒯通立传,纯属处置失当。〞【5】可见前人对班固的变动有诸多批评。那么,班固为何要对司马迁的记述进行这样的改易?此举又是否真的是处置失当,冤枉了蒯通呢?围绕着这两个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番考察。 一、蒯通人物形象述评 据?汉书·蒯伍江息夫传?:“通论战国时说士权变,亦自序其说,凡八十一首,号曰隽永。〞【6】?汉书·艺文志?中亦列有?蒯子?五篇,足见蒯通著述之丰。令人遗憾的是,?隽永?和?蒯子?今皆不存,?史记?和?汉书?对蒯通的记载成为仅存的研究材料。 前辈学者对蒯通的研究主要基于他纵横家的身份,评价其献策对韩信的影响。罗根泽先生认为蒯通是“纵横之雄〞【7】。然论及他给韩信的进言献策,前人多采取贬斥的态度,刘何在?书淮阴侯传后?中写道:“知有功利而不知天命〞[8],孟祥才在?辩士蒯通简论?中有:“他目光短浅,不讲政治,摈弃道德,失败是必然的。〞[9] 这些评价是否中肯呢?蒯通真的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吗?回归文本,?史记?、?汉书?主要记载了蒯通的三次游说活动:一为游说范阳令和武信君投降,二为力促韩信攻齐,三为煽动韩信背汉。蒯通的前两次游说活动都取得了成功。读览他与范阳令徐公的对话: “范阳人蒯通说范阳令曰:‘窃闻公之将死,故吊。虽然,贺公得通而生。范阳令曰:‘何以吊之?对曰:‘秦法重,足下为范阳令十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斷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然而慈父孝子莫敢倳刃公之腹中者,畏秦法耳。今天下大乱,秦法不施,然那么慈父孝子且倳刃公之腹中以成其名,此臣之所以吊公也。今诸侯畔秦矣,武信君兵且至,而君坚守范阳,少年皆争杀君,下武信君。君急遣臣见武信君,可转祸为福,在今矣。〞[10] 蒯通先发出“窃闻公之将死〞这样的惊人之语,吊起徐公一探究竟的胃口,再言“贺公得通而生〞,传达自己全心为徐公考虑,是徐公的救命稻草的信息,使徐公放下对自己的戒心。蒯通这样高超的话术不免让人联想到战国时苏秦、张仪、公孙衍等人,这些纵横家都擅长把握他人的心理,一言一语牵动着游说对象的神经,且他们对天下大势有清醒的认识,能够把握乱局中各方势力的动向。凭借这样的本领,这些纵横之士“见贵于俗〞[11],搅动六国风云。蒯通生于战国末年,恰逢秦灭六国,遂丧失了纵横家发挥才能的土壤。十二年后,蒯通乘乱局重现之势,行纵横之术。他的进言献策延续的是战国时代的传统。刘向整理?战国策?收录“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12]显然也注意到了秦汉之际纵横家活动和战国时的共性。 蒯通最被诟病的是他的后两次针对韩信的游说活动。公元前203年10月,韩信兵至平原〔今山东平原南〕时,齐国已被郦食其说降,韩信遂止兵,蒯通却站出来讲: “将军受诏击

文档评论(0)

凹凸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