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女性主义视角
妇女无法适应现有的人类发展模式或许表明了描述方面的问题,对人们状况认识上的局限性以及对某些生活真理的忽略。
——Giligan,1999:37
女性主义尽管具有较长的历史,但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建构进入社会工作的图景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早期开始的(Wetzel,1976,1986;Collins,1986)。女性主义的引入凸显了女性经验的特殊性对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因为长期以来,男性的经验遮蔽了女性的经验。传统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模式将女性视为依附于家庭的从而忽视了女性自身的生存抗争,将女性视为依附者无疑抹杀了女性的知识、能力、优势和潜能。女性主义经由将女性体验的带人试图重构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专业关怀和干预模式。女性主义社会工作(feminist social work)这一特定名词也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出现(Collins,1986;Dominelli Mcleod,1989)。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工作实践理论模式。
第一节理论脉络
女性主义理论就其本身而言是复杂的。女性主义发源于l9世纪末期,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女性的政治权力。20世纪60年代开始,女性主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涌现出了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这三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流派。自由女性主义在现存政治体制下为妇女寻求平等机会与权利,尤其关注机会的不平等,它对社会工作的启示是应该赋予每个女性权利、尊严、自我实现和平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关注性别主义、种族主义和社会阶层分化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将性别不平等视为更大的社会不平等的一部分,因此从更大层面改变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是极其重要的。激进女性主义关注她们试图颠覆的父权制,这个体制维持和再生产了男性的特权和宰制地位,因此改变性别关系和赋予女性更多的决定权是改变的聚焦(Nes Iadicola,1989)。
女性主义最近几十年的进展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三大传统的范围。童(Ton9,1989)介绍了另外的几个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分析的、存在主义的和后现代的女性主义。最近兴起的理论流派还包括后殖民女性主义(Mills,1998)、女同性恋女性主义(Gonda,1998)、生态女性主义(Diamond Orenstein,1990)、后现代女性主义(SandsNucci0,1992)和黑人女性主义(Collins,2000)。黑人女性主义关注黑人女性所受到的性别和种族的双重压迫,因而认为积极行动是必要的。后现代女性主义从后结构主义那里获得知识支持,认为要解构那些宰制女性的话语和类别,看到权力(包括社工)的压制和监视作用。同性恋女性主义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异性恋及隐匿其后的话语体系,并注意到压制的复杂性,即便是消除了男权制.,也并不一定能够终结异性恋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倾向于认为女性与自然更亲近,而男性是环境破坏的主要力量,人口过多和环境破坏都是源自以男性为主导的生活方式(Saulnier,2002)。从微观实践到宏观政策,所有以上的女性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工作(Nes& Iadicola,l989;Dominelli,2002;Van de Bergh,1995;Saulnier,2002)。
不同类型的女性主义的立场并不一致,但它们对正统理论体系与知识框架提出了一系列的比较具有共识性的挑战:即质疑理论和知识是以研究男人为聚焦的,隐含了男性话语霸权,而女人切身的领域与议题被忽视;否认知识和价值是可以分离的,因为知识和价值是整合的,知识是全人的、整体性的,而非直线的或二元的;坚持应该有很多的认识方式,而非一元的认识论,认为实证主义具有压制性;反对研究者将男性样本的研究发现推及总体,因为将男性的经验作为衡量女性经验的标准尺度并不合理;批评二元主义思维和那些立足于相互对立的二元概念,这种二元对立的类别,如男性—女性、白—黑,其中一个类别拥有特权而另一类别被贬低或被视为边缘;二元分法促进了对立性别迥异的观念。女性主义认为应该抛弃普遍主义的标准,因为它的弱点在于无法描述、理解或关注女性的多样化生活方式及其对社会的贡献;性别视角可以摒弃空洞的词汇,重新认识甚至进一步解构父权意识和以男权为主导的知识体系,以及由阶级、性别等差异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并检视、反思自己的立场。女性主义主张要消解此思维方式和揭示隐含其中的偏见,这是促进妇女改变的重要基础。女性主义者更希望经由倡导女性主义的价值观,将女性的观念带入社会工作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架构,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变革。
因此,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经验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并且基于妇女面临的社会问题和所处的社会位置而提出了替代性的理论和实践,这成为反思基于男性经验为中心的社会工作的理论起点(SandsNucci0,19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10章 家庭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11章 学校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12章 社区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13章 医务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1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2章 儿童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3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4章 老年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5章 妇女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6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 第14章 叙事治疗.doc
- 《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 第15章 寻解治疗.doc
- 《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 第16章 优势视角.doc
- 《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 第17章 未来与展望.doc
- 《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 第1章 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历史与意义.doc
- 《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 第2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范式:四个传统.doc
- 《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 第3章 心理动力理论(上):精神分析与自我心理学.doc
- 《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 第4章 心理动力理论(下):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doc
- 《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 第5章 认识、行为理论.doc
- 《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 第6章 系统视角.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