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选择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运用精当的材料谋篇布局,体会新闻通讯真实性的特点。
鉴赏语句,体会新闻通讯文学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体会文中呼喊和口号的作用。
联系当今形势,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2001年7月13日22时08分,中国申奥成功,世界选择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潮欢涌,其情撼地震天;中华世纪坛,鼓乐高亢,其势排山倒海。今天,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回顾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吧!因为那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光荣。(幻灯片展示申奥成功欢乐场景)(点拨萨马兰奇、杨澜、邓亚萍)
二、问题答疑
(一)简要概括第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开头:结果-申奥成功。
①成功的时刻
②莫斯科的情景:瑞、加祝贺
③北京的欢腾
运用了什么记叙方式?为什么要这样写?(联系鲁迅《祝福》开头倒叙手法启发学生)
明确:1、倒叙。
2、①把最激动人心的消息放在最显耀的位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为全文奠定了欢快的基调 ③表达了喜悦之情,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看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内容的?
曾经的坎坷化做今夜的辉煌,让时光倒流
坚定不移走向世界
人类一次智慧而诗意的选择
明确:时间顺序
(三)从三个标题中,按照时间顺序概括申办奥运的历程(何时何地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学生思考)
明确:第一标题
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
1896年第一届奥委会发出邀请
1915年国际奥委会又发邀请
1928年荷兰奥委会愿望“我能比呀”
1932年刘长春参加洛杉矶奥运会
1936年柏林奥运会符保卢撑杆跳
1948年伦敦奥委会住不起奥运村
第二标题
1979年中国取得国际奥委会合法地位
1984年23届洛杉矶奥运会实现金牌“0”突破,共获得15枚金牌
2000年27届悉尼奥运会28枚金牌
第三标题
①2000年9月9日中国再次申奥
②2001年5月5日国际奥委评估
③2001年7月13日取得奥运会申办权
总结:(1)通讯的真实性特点,文章事实丰富,充实,作者引用许多典型的事实材料,见证中国百年的奥运历程,而且每个事件都在哪个年代,都非常明确,不用含糊的日期代替。
选材精当,根据历史和现实,裁剪材料。历史材料又分两类。一是旧中国,参加奥运的窘迫遭遇和屈辱的社会状况,一是新中国,在奥运会上战绩不断。现实材料部分,围绕申奥活动展开材料,材料组织条理清楚,线索清晰,次序井然。
(四)以第一标题为例,谈谈文学性和评论性是怎样完美体现的(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
文学性:刘长春疲惫不堪、吃力等人物神态描写体现作者对其失利的惋惜、痛心。
宋如海百感交集“我能比呀!”体现国人对能参加奥运会的期盼。
唯一、竟等表现为我们这个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国家而痛心。
昨日的悲歌,只会使今天这不眠的狂欢,更加酣畅淋漓,表现成功的喜悦。
评论性:曾经的坎坷,已积淀成神圣而执着的理性······让时光倒流
这一切使今夜的喜悦变得凝重······让时光倒流
(学生诵读,体会情感)
文中两次类似的句子“让时光倒流”有什么作用?
①引起下文,使文章脉络清晰
②引领读者回顾中国屈辱的过去,通过对比突出申奥成功的喜悦
(五)标题二中为何列举与体育无关的数字
明确:经济增长的数字,实际上谈的是国力的强大,这是申奥的资本和基础
(六)找出三个小标题中的呐喊和口号,分析其内涵。
呐喊:中国何时能派出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出一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
明确:语意递进,表达了近代中国人对参加和举办奥运会的期盼,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自主乃至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期盼。
口号: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新北京,新奥运;
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
明确:
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坚定决心;
赋予北京和奥运崭新的内涵,“新北京,新奥运”则是我们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庄严承诺。
“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口号则是中国对传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赋予的全新的内涵。“人文”是奥运的核心和灵魂,是以人为本的奥运,“绿色”是生命的本色,代表和平、希望和环保,“科技”是人类实现繁荣昌盛、共同走向文明的道路,这也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七)标题三中的评论:1908年中国人初次提出申办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主办奥运会,历史整整跨越一百年。“这看似巧合,却蕴含着历史的必然”。请阅读课文,谈谈中国申奥成功的历史必然性有哪些?
(分组讨论)
明确:①经济条件具备 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③国家支持 = 4 \* GB3 ④人民响应,爆发出空前热情 = 5 \* GB3 ⑤新形势下世界与中国的密切关系 = 6 \* GB3 ⑥北京的城市魅力已赢得世界人民的肯定和赏识
概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英语_【课堂实录】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书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化学_【课堂实录】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思想政治_【课堂实录】政府:国家行政机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课堂实录】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课堂实录】Animals in Danger Exercise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地理_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地理_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语文_《兵车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兵车行》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1【课堂实录】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苏幕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虞美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蜀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信息技术_【课堂实录】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课堂实录] My New Teahers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