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小学语文_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PAGE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高段年段目标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准,生成教学;以感情朗读为手段,突破教学难点;以课程性质为重点,从读学说;以文本表达特点为主线,串联教学。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汉字;美观书写由11个左右结构的生字构成的 “盘点词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积累“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拓展成语。 2.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明晰课文是由开头、中间、结尾这三个部分组成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人物对话中问句的不同语气。 3. 从故事二中感受晏子语言委婉含蓄的表达特色,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 根据提供的情境,尝试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化解矛盾或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有感情地读对话部分,体会晏子的委婉表达。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两个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并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 (2)说说你不理解的词句。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晏子岀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以上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不尊重 3、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三句话中都有哪个词? “只好” 你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楚王无可奈何,不得不甘拜下风。)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不敢不尊重 四、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1、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都是自取其辱,晏子是怎样反驳的?把晏子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 2、汇报交流。 (1)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①晏子的这句话发挥了巨大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板书:楚国是狗国 楚王可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②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2)第二个故事。 ①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A、(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晏子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的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B、感情朗读。 ②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A、按晏子的说法,楚国是什么样的国家? 板书:楚国是下等国 B、你认为晏子说的话妙在哪里?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C、有感情地朗读。 (3)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A、晏子的这些话是想说明什么呢? (举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m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