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小学语文_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 NUMPAGES4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比较好听的歌曲,同学们想不想听? (课件播放歌曲:《送别》) 2.教师介绍歌曲引出课题,师板书题目。 3.简单介绍作者。 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4、出示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5、感知题目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①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思考: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对哪一个片段比较感兴趣就多读几遍。 2.全班汇报、交流 ①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②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学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谈驼铃的作用(5—9自然段);然后讲想帮骆驼剪毛(10自然段);最后讲问骆驼的去向(11—14自然段)。 (三)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学习“看骆驼、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①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③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2.学习“谈驼铃的作用”片段 课件出示: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个铃铛,狼听到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1)学生朗读此片段,然后分角色朗读。 (2)思考:小英子和爸爸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好些? 3、体会“想给骆驼剪毛”片段 课件出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读读这句话,从这几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4、理解“问骆驼去向”片段 出示: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1)分角色朗读 (2)思考: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妈妈也回答不出来。 想一想小英子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四)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m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