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归自然 回归传统 回归生活 回归儿童
—第五章 生活化课程——幼儿教师建构教育哲学观的沃土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发言人:广东省王萍名师工作室学员 胡小芳
尊敬的王园长、李老师、周园长以及各位园长、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P1:我是工作室学员中山市坦洲镇合胜幼儿园胡小芳,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读书收获,伏尔泰曾说过,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无论是纵观中国历史,还是横看世界发展。站在时代最前沿的伟人、领袖都无一不好读书,读好书。本次读书会,在王萍园长的精心组织下,工作室推荐了这本好书《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通向幸福的教育之道》,希望和工作室小伙伴们一起阅读,共同学习进步。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是:第五章:生活化课程——幼儿教师建构教育哲学观的沃土。
P2:我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分享。
P3:首先是阅读前言。
P4:当拿到这本书时,先粗略的翻了翻,面对哲学、教育哲学以及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这些关键词,我一脸茫然,这些是在我平时工作中几乎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带着忐忑的心情,初读这本书,感觉内容挺深奥的。不过,里面案例、与教师的对话以及孩子的话吸引了我,先阅读了后面的案例和书中的对话后,再从头来看理论,这时才对这本书有了初步的理解。
P5:为了让自己能读懂这本书,理解书中的教育哲学观点,我觉得要去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所以特意购买了《给童年留白》这本书,想借此书对胡华园长以及她的花草园更多的了解,胡华园长倡导的理念让孩子活在自然的幼儿园里,在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看完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有对胡华园长的敬佩,也有对花草园的向往,更有对生活在花草园老师和孩子的羡慕。读完《给童年留白》再回头来看《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这本书时,对书中的理论、观点则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较之前相比读起来也轻松了一些。
P6:接下来进入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
P7:第五章:生活化课程——幼儿教师建构教育哲学观的沃土,这一章共有5个小节:
P8: 首先我们来看第1节:对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的阅释。
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对幼儿教师教育哲学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胡华园长带着她的花草园团队构建的“生活化课程”,秉承着“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回归儿童”的理念,是教育发展中教育主体的需要,也是未来教育的需要。
目前,学界一些专家、教授对生活化课程已有了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征的研究上,表现出:生态性、整体性、动态性、主体性。
P9:作者认为:“生活化课程”能够帮助教师将教育的关注点置于教育的现象之上,赋予教育更多的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彰显教师与儿童的主体性。“生活化课程”实现了教育向儿童生活世界的回归,对提升教育对儿童自身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作用具有双重意义。
P10:接着来看第2节:对“生活世界”的全新认知。
这一节有四个关键词:生活、生活化、生活世界、生活教育,首先看看生活,它是平时我们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语,是人通过内化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发展并实现价值的能动的过程。生活和课程之间有着不容分割的内在关联,生活是课程产生的广阔背景,它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是课程产生、实施、评价的重要的途径。
生活化的描述一方面表示课程具有生活的特征,而另一方面表明,它又不同于生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回到生活中去,实现经验的实践价值。
生活世界是著名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他认为生活世界是我们人身处其中活的世界,是具体而生动的,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它具有非课题性、奠基性、主观相对性和直观性这四个基本特征。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生活教育,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与生活之间有着内在的精神契合性,儿童的教育需要以生活为基点进行审视。只有课程的本质、价值、诉求和内容均体现生活化的特征,方能彰显儿童生活的精神性,让教育回归儿童生活的本真。
P11:鉴于以上所述,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本质上也是教育哲学在现代面临问题的一种解决之道。教育应以人的生活为立足点,以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改善为指向,建构整合向生活世界回归的教育体系。
P12:现在来看第三节:“生活化课程”建立在对生活的哲学追问之上。
花草园的生活化课程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建立在对课程哲学式的思考之上。第一阶段是探索起步阶段:生成课程与畅游日活动。作者倡导教师倾听儿童的声音、观察儿童的游戏,只有在充分观察儿童游戏的基础上,才能够形成真正适合儿童发展的课程。第二阶段理念形成阶段: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的生活,回归意味着我们将课程的关注点放到了儿童身上,而还原不仅显现了儿童学习的独特轨迹,也展示出了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第三个阶段是体系形成阶段: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回归儿童。生活化课程是一个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