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礼”堂 ——说话服务礼仪 第一页,共三十四页。 第二页,共三十四页。 第三页,共三十四页。 第四页,共三十四页。 思考 1.你是怎么看待这些不文明的行为的? 2.你觉得怎样算是一个讲究礼仪的人? 第五页,共三十四页。 礼仪导航 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六页,共三十四页。 寻根问“礼” 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礼仪名言,并作交流,说明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七页,共三十四页。 礼仪名言 —— 中国古代篇 “不学礼,无以立。”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 第八页,共三十四页。 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 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第九页,共三十四页。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要有来有往送礼不回礼不礼貌,收礼不送礼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第十页,共三十四页。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孟子 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 。 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 荀子 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 第十二页,共三十四页。 任务一 源远流长·服务礼仪溯源 一、礼仪起源 (一)祭祀源说 (二)秩序源说 (三)习俗源说 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 (一)祭祀源说 = + 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 (一)祭祀源说 礼仪起源于最原始的两大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祭祀“天神”,这种祭礼活动是礼仪的萌芽。 原始社会礼仪主要内容: 对大自然的崇拜、图腾崇拜、祭天敬神。 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 (二)秩序源说 礼的产生是为了维护自然的“人伦秩序”的需要。 人伦:人与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的关系。 第十六页,共三十四页。 西方礼仪: 起源:法语 etiquette “法庭的通行证” 引申:英语 etiquette “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现代含义—— Courtesy: 谦虚有礼的言行、礼貌、风度 Etiquette: 礼仪、礼节、各种规矩 Rite: 仪式、典礼;习俗中的礼仪行为 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 (三)习俗源说 约→觉 第十八页,共三十四页。 二、礼仪演变 (一)中国礼仪的发展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 (公元前21世纪前)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出现了礼仪的萌芽。 打扮、葬礼、问候语 第十九页,共三十四页。 (一)中国礼仪的发展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 (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在这个阶段,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 周代的《周礼》、《仪礼》、《礼记》就是我国最早的礼仪学专著,表明礼仪由原先祭祀天地、祖先的形式跨入了全面制约人的行为的领域。 第二十页,共三十四页。 鸿门宴的坐次: 项王、项伯东向座,范增南向座,沛公北向座,张良西向座。 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一)中国礼仪的发展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1~前221年) 孔子把“礼”看成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 孟子把“礼”解释为对尊长和宾客严肃而有礼貌,即“恭敬之心,礼也”,并把“礼”看作是人的善性的发端之一; 荀子把“礼”作为人生哲学思想的核心,把“礼”看作是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 管仲把“礼”看成是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家的第一支柱,认为礼关系到国家的生存死亡。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四页。 (一)中国礼仪的发展 4.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 这一时期的礼仪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 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涉及国家政治的礼制和家庭伦理。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四页。 (二)西方礼仪的发展:从“骑士”到“绅士” 在古希腊的文献典籍中,已经有很多关于礼仪的论述; 到了中世纪,礼仪在西方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时流行所谓的“骑士”礼仪。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对礼仪的注重达到了顶峰; 到了路易十五统治时期,从宫廷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