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游戏中替代物使用之我见.doc

幼儿园:小班游戏中替代物使用之我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班游戏中替代物使用之我见 时间: 2010-1-22 作者: 陆静 单位:嘉定区新成幼儿园?       经常说游戏中的游戏材料是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基础,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反映自身对生活的认识,发展提升生活经验。尤其对小班的孩子来说,我们毫无疑问地认为,根据孩子在游戏中的新情节、新行为,制作、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是帮助游戏顺利开展与游戏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自从本学期班级开展角色游戏以来,经过我每次游戏过程中的悉心观察,发现孩子从开始出现游戏材料替代行为的萌芽到现在会比较有意识、有目的的选择替代物,让我感触颇深,形成了一些问题式的思考,而我也把这些思考继续放在游戏实践中加以解释验证。   一、小班孩子使用的替代物是什么样的   1、就近选择拿取   其实,使用替代物对小班的孩子来说已经算是游戏水平比较高了,和孩子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游戏经验非常相关。从以往我观察孩子使用替代物的时机和行为来看,发现孩子运用替代物大多是对某个游戏行为中的动作有特别的兴趣,并有尝试的强烈欲望,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材料,故可以引发孩子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但是小班的孩子一旦沉浸在游戏情景中,他不可能花比较常的时间用来找替代物,很多孩子往往会快速选择就近的,比较简单的材料来替代,有时往往不怎么相象,但是他却自得其乐。比如:在一次买卖的游戏中,一个孩子扮演老板在卖鱼给顾客,在他执行这个买卖游戏情景的过程中,他的生活经验反馈给他要给顾客杀好鱼,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就顺手把一只笔当作刀,下意识地把笔横过来反复地在“鱼”上面来回地刮,最后还在鱼“的侧面假装割了一刀。再如:一名修理员在修理煤气灶的时候,让自己进入了一个真实的修理情景,他认为煤气是有毒的,在修理的时候是有危险的,要给自己保护,他就拿了一张餐巾纸作为口罩,而这个替代物选择的时间也是非常短暂的,尽管只能一只手捂着嘴巴和鼻子,看上去并不象口罩,孩子“修理”起来也不方便,但是满足了孩子自己情节的需要。   2、从其它游戏区材料中寻找替代物   碰到孩子十分需要一种游戏材料,但在自己的游戏区中没有,个别孩子也会从其他游戏区选择替代物。如:在玩开飞机的游戏中,由于孩子想给飞机装上机翼,但由于材料的特殊性一下子没办法找到,所以引发孩子选择了娃娃家的门,我觉得是一大进步,也给周围的小朋友建立了一个意识就是:原先可以做一种游戏的材料,在玩别的游戏内容时可以稍做修改变成别的游戏材料。从这次的替代行为后,由于宣扬了,孩子也会在别的游戏中有这类的替代行为,但是好像总会产生一些矛盾。比如:娃娃家的靠垫被大巴士司机拿走,但是娃娃家也要用,这时就会产生矛盾。所以,鼓励这种替代行为的同时,还要教给孩子怎么简单地协商?   3、从妙妙箱中寻找替代物   我们一般在妙妙箱中提供的材料结构是非常低的,比如:盒子、各种类别的积木、布等,让孩子能使用替代的空间变得大一些。孩子确实也在游戏中使用的机率是比较大的,被用在不同的游戏区和不同的游戏行为中。   二、小班孩子选择替代物有没有合适之分   基于上面的思考,进一步引发的一个想法是:小班的孩子在选择替代物时,好象对自己选择的替代物没有合适或者不合适的想法?他往往在用这个替代物时就对它进行假想,认为它就是最好的,可是我们成人有时也有些看不明白,甚至认为这个替代物好像用得有些不合适。比如:一个孩子在做姐姐在给娃娃换尿布的情节中,孩子选择了爸爸的领带当尿布,她给娃娃用领带围尿布时非常地投入,自己当时就觉得孩子拿领带当尿布有些不雅,而且自己很怀疑会不会对孩子本身的生活以及接下来的游戏产生影响的想法,所以在过程中自己引导孩子再去寻找,孩子好象不太领情;而且在游戏分享中也和孩子一起讨论,但是孩子们好象也不以为然。   三、个别角色的替代物是不是大家都能懂   在游戏过程中,由于使用替代物很多都是个体的行为,所以周围的角色有时并不理解,而由于不理解属于个别角色的替代物可能影响游戏进展。比如:在一次游戏中,扮演妈妈的孩子把“青蛙沙发垫”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其实这个替代水平是比较高的,因为她可以排除“青蛙沙发垫”的特殊外型,而想象成一个娃娃。但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替代意识,而且即使有替代意识,替代能力也有差异。在整个游戏进行中,妈妈特别宝贝的“孩子”却不能让所有角色都认可,特别是当妈妈强调这是自己的孩子时,“爸爸”、“医生”等角色还要重申这是“青蛙”,所以其他角色都不太能进入到“妈妈”的游戏中来。所以在这种时候,老师要特别关注到,并且引导使用替代物的孩子通过与别人的交往,让其他角色认可并参与进来。   以上是我对替代物的一点看法,在以后的游戏中,还有待于多观察、多思考。 ?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